近期,中国北京、南京、昆明、青岛等部分城市血液库存有所下降。为应对“血液告急”,中国卫生部、总后卫生部29日联合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卫生部部长陈竺、党组书记张茅等带头献血,并号召更多公众参加无偿献血。
卫生部医政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血液告急”是指血液库存下降或达不到预定标准,并非全空。例如,北京血液中心告急是因为其库存仅够2天的供血量,如遇重大突发事件就会发生供不上血的情况。
昆明血液中心主任杨通汉说,昆明血库理想库存量为40万毫升至50万毫升,但目前各种血型血液缺乏,最少时每天采血量仅3万毫升左右,只能满足50%的临床用血。
卫生部医政司有关负责人分析指出,用血量的不断增加、因天气变冷等因素影响导致献血人员减少等,都影响了血液供应。如学生放假、过年过节时容易出现血液库存不足。
“这些客观条件之所以对采血造成严重影响,说明中国的无偿献血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位负责人说,中国无偿献血事业距离建立稳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和满足快速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还面临很大的压力。
据介绍,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中国自愿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已从5%左右上升到2009年的99%以上。采血量也从献血法实施前的800余吨上升到3600吨。但近几年中国临床用血需求量也在以10%-15%的速度快速增长,然而当前中国人口献血率仅为0.84%,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献血时也向记者坦承,中国现在的献血源结构不尽合理,据一些城市统计,有30%是大学生,30%是农民工,本地献血者只占40%。
“希望本地长期居民更多参与无偿献血。”陈竺说,血液是现代医学治疗疾病、拯救生命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有效手段。科学研究表明一次献血200-400毫升,不超过人体总血量的10%,对身体不会造成伤害。
针对人们对献血安全的担心,陈竺说:“现在的采血技术有保障,公众不用为献血安全担心。”
卫生部医政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近一二十年来,中国采取多项措施:如对保障献血者采血安全提出明确要求;规定献血体检医生和采血护士必须通过医师、护士技术资格考试获得相应资质;采血使用的针头、血袋及所有耗材都要经过严格灭菌的一次性医疗用具;对采血环境、采血物品进行清洁与消毒等,以保证献血者的健康和安全。
“无偿献血者的招募,仅靠一个血站、一个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这位负责人指出,要避免发生“血液告急”的情况,需要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合理设置采血点,方便群众献血;各种社会组织要发动成员积极参加无偿献血;街道广场应对广告宣传和采血车停放提供方便;开展无偿献血知识教育等多个方面。
陈竺表示,国家还应有很好的措施激励公众参与无偿献血,如献血者及其家属可免费用血、优先用血等,以在社会上倡导无偿献血精神。
此外,有媒体报道中国一些血站用“无偿献血”血液盈利,由此引发社会对“有偿用血”的疑问。对此,陈竺表示,这是一个误解,血站将血液出售给医院的费用,是回收生产过程的成本。
卫生部医政司有关负责人指出,血液本身不是商品,不能用金钱衡量,但血液从采集到临床使用存在消耗成本费用,这需要由用血的患者承担。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卫生部的要求,医疗机构对公民临床用血的收费主要包括血站供应价格、配血费和储血费。血站供应价格实行全国统一标准,主要包括血液采集耗材、储存、检验、分离的费用。医疗机构收取的配血费和储血费则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由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具体核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