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 >> 针灸申遗 >> 相关评论 >> 正文

中医申遗成功的喜与忧


日期: 2010 - 11 - 26   作者:   来源:   责编: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中医针灸和京剧“申遗”成功,两大“国宝”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得不说,这一消息令无数国人振奋。作为千年传承的“国粹”,能够得到联合国的肯定,我们自然应该感到欣喜。然而,从中医针灸的现状来看,“申遗”成功的背后亦是喜忧参半。

  申遗成功之“喜” 有助中医针灸的保护和传承

  中医针灸是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其“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针灸学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最古老的科学之一,这一古老的医术,在国人心目中充满着神秘色彩。至今,春秋时期的扁鹊、东汉的华佗等“神医”利用中医针灸的方法“妙手回春”的故事仍被人广为流传。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医针灸也出现了更多的先进治疗方法,逐渐被更多医学医生重视起来,至今仍在医学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针灸的国际化和专业化进程也在加快,据统计,现在,在全世界已经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针灸医疗,从事针灸的人数约20-30万人,有些国家和地区还在开展针灸教育与针灸研究工作,针灸疗法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此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标志着中医针灸这一历史悠久的中国“艺术杰作”得到了世界级的认可和肯定,这对中医针灸的促进作用是非常重大的。

  首先,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可以让这一古老的医学“艺术”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在世人更多的关注下,对行业的影响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对于其医疗市场的扩展是非常有利的,这也是中医针灸申遗成功的最直接的影响。

  其次,随着中医针灸得到人们关注和市场不断的扩大,也会促使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一行业中来,推动整个中医针灸发展壮大也将成为日后的趋势。

  申遗成功之“忧” 中医针灸发展障碍重重

  在健康保健、科学养生观念被大力提倡的当代社会,中医针灸无疑成为医疗保健市场的“明星”,申遗成功之后不少学者也提出了“针灸行业形势大好、前途一片光明”的乐观论调。

  不可否认,针灸是当今中医行业的“一枝独秀”,而申遗成功对于其国际化发展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表面来看,形势喜人。然而,不管是针灸本身,还是整个中医行业,帮考网记者在深入了解后发现,行业内部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

  一直以来,针灸科都只是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中的附属辅助科室,它的学科地位无足轻重。另外,随着西医的迅猛发展,加之一些不够全面的宣传,在国内大部分地区,针灸科已几乎等同于康复科,似乎只能治疗一些慢性病,如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及一些慢性颈腰腿疼等。虽然中国在针灸研究上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但缺乏临床实践的呼应以及与传统医学的融合不足,这些都是现行医疗体制下针灸科创收不利而产生的结果,使得国家虽然重视但在现实中并未得到践行。

  这种“综合医院不重视中医,中医院不重视针灸”的情况让大部分从业人员感到忧虑,由于针灸科自身创收实在太少,很多医师不仅待遇相对较低,而且不能得到真正的重视,因此,针灸人才流失成为了整个行业发展的拦路虎。

  同时,由于中医行业传统的抽象性特征以及中医针灸的系统化发展不完善等原因,使得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中医“伪科学”的思潮,而张悟本、李一等“神医”的倒下,更是让中医及针灸行业陷入了困境。

  另外在国际化进程中,由于东西方的文化背景与医疗观念的差异,当西方社会接触到针灸时,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西方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与对待针灸医学。

  至今在全世界140多个拥有针灸医疗的国家和地区当中,通过立法正式承认针灸的不过十分之一而已。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卫生主管部门,由于种种原因不承认针灸是医学专业,否定针灸医生的行医资格,甚至将其排斥于医药卫生界之外。由于管理不善,造成针灸界良莠不齐,损害了整个中医行业的形象,这也使得针灸的国际化发展之路障碍重重。

  申遗成功值得庆贺,也同样值得深思。在这亦喜亦忧的背后不难看出,推动我国医疗改革、加强中医针灸的国际化交流研究、促进针灸及整个中医行业的向前发展,才是我们当前的务实之需。在记者采访接近尾声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中医向帮考网记者呼吁,“希望此次申遗成功将成为中医针灸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契机,我们期待更多的了解和认可。”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