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0年11月24日上午9:30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层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医针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有关情况。
王笑频:各位来自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席我们关于“中医针灸”申遗成功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关领导和嘉宾。首先是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先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先生,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助理杨治先生,还有我们这次申遗牵头申报单位针灸所的针灸医生黄龙祥教授。
首先,有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吴刚副局长介绍“中医针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关情况。
吴刚: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内罗毕审议并通过将中国的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项目的成功申报是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认可,对进一步促进“中医针灸”这一宝贵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认识,增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保护文化多样性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各位媒体朋友介绍该项目申报的相关情况,并很高兴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一、“中医针灸”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背景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第32届大会,表决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分类、保护模式,强调保护传统文化,以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中医针灸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基础,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具与艾叶等主要工具和材料,通过刺入或薰灼身体特定部位,以调节人体平衡状态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延绵数千年传承至今,不仅是一种保健和治病救人医疗技术,是人类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已成为我国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标志之一。不仅在中国广泛采用,并流传于世界许多国家。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而中医针灸申遗的实践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一种文化要能够被人们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合适的载体,而中医针灸正是这样的一个文化载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不少被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吸引的外国学子来中国正是通过中医针灸来触摸和感受文化,而国外很多民众也借助针灸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形式来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中医针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正在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和使者。
此外,针灸还是中医中体现技艺和工艺最突出的部分,而且这种经千百年积累、总结出的传统技艺,至今还难以用现代科技所替代。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医生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和申报工作。2006年针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展了一系列的传承保护工作。2008年9月将“中医”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因申报规则的具体要求,2009年10月改为“中医针灸”申报。2010年5月通过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处附属机构评审,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中医针灸”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说到“遗产”,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濒危”,对于中医针灸申遗,针灸界内部也有这样的疑惑:针灸并没有濒危,为何申遗?这里我想告诉各位的是,《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两大类:一是濒危、亟待抢救的项目“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是历史悠久、具有民族特性的优秀项目“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申遗属于后者,属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二章第2条规定的“有关自然界与宇宙的知识和实践”领域。
二、“中医针灸”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重要意义
1、增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促进文化多样性
针灸,作为民族文化和创造力的代表形态之一,列入代表作名录,有利于这一遗产发挥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开展对话、增进互相尊重的媒介作用,增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培训、合作研究等形式,促进针灸向世界传播。同时能够推进中医针灸在世界上健康的发展,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有效方式,对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2、有助于从文化层面更好地总结传承,促进中医针灸发展
将针灸列入代表作名录,也有助于促进国家对针灸文化传承和保护研究的投入,从文化层面,系统整理传承流派,开展针灸文化的理论研究,做好针灸的文化传承保护,创新医术;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3、为针灸的传统理论和技法提供平等存续与发展的环境
针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针灸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先导,虽然中医针灸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但是随着现代科技和医学的普及,中医针灸理论及其文化内涵却被忽略和淡化,某些需长期实践体验才能掌握的特色技法面临失传的危险。
将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公约》精神被越来越多的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被越来越多地认识,针灸在被更大范围内共享的同时,使中医针灸的自然、绿色健康理念与方法在当今医学大环境下将得到更多地了解、理解和尊重,为针灸的传统理论和技法提供平等存续与发展的环境,使这一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与实践为更多民众的生命健康保障增添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4、提高中医针灸的共享度,造福更多的民众
由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基础的针灸,通过非药物的物理刺激激发人体自我调节功能而实现健康的目的,为人类生命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医针灸作为人类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助于提高中医针灸的共享度,使这优秀的非物质文化为更多的民众服务。
三、列入代表作名录后的保护政策措施
申报成功后,我们将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履行缔约国责任,逐条落实在申报文本中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做的有关保护措施的各项承诺,强化这项遗产保护的政策保障力度。我们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中医针灸的传承、发展、保护:
1、制定宣传与保护计划
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医针灸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计划,真正将中医针灸文化遗保护计划落实到实处。
(1)开展“中医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研究
通过调查传统针灸在当代中医针灸中的地位,确定传统针灸的自身价值。开展“中医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研究,建立传承保护名录。以中医针灸的申遗为契机,为中医针灸营造一个利于其健康发展的环境。
(2)探索不同传承模式,完善中医针灸的传承机制
在充分尊重和维护传统的传承方式基础上,我们应探索更多更有效的传承模式,完善并建立传承人工作室,为他们开展传承工作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中医针灸的传承机制。
(3)积累传承资料,组织传统针灸研讨会
开展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历史的访谈、记录和出版工作,编写传承经验集,为针灸的有序传承积累资料;同时也加强传统针灸理论学术著作的出版工作,整理出版针灸古籍,普及传统针灸知识;组织传统针灸研讨会,举办传承人技艺交流活动,为中医针灸的传承和学术研究提供对话平台。
(4)加强针灸博物馆的建设
定期展示针灸文物、史料、古籍和传统针具制作工艺、传统技法等,为民众客观认识及有序传承发挥作用。
(5)多渠道加强中医药宣传
举办针灸文化节,宣传和弘扬中医针灸的文化价值;举办“针灸进社区”系列宣传活动,使其内容直观和形象地被感知和理解,提高公众对针灸文化的认知度;在公共信息网增设专门频道,全面介绍中医针灸的相关资讯,为中医针灸的弘扬和宣传工作发挥作用。
2、为开展中医针灸、中医药文化战略研究
申遗成功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中医针灸申遗成功以后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研究,需要不同领域的战略家与领域专家的共同探讨,开展文化建设和保护研究。同时也要加大科学研究,鼓励理论和医术的创新,以科学研究带动与落实有关中医针灸文化遗产的保护计划,促进中医针灸各项事业的发展。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各位领导、各位同道,我们相信“中医针灸”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它的社会认知度会进一步的提升,与国际社会的对话交流更为增强,为全人类的生命健康保障,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谢谢大家。
王笑频:谢谢吴局长。下面,我们有请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助理杨治先生介绍今年中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有关情况,大家欢迎。
杨治:谢谢王司长。尊敬的王部长、尊敬的吴局长、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们也是刚刚从前方回来,我也知道,这次新闻发布会重点是“中医针灸”项目,按照文化部外联局指示,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介绍这次的申遗的简单情况。
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今年11月15日到19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这个会议的名称太长了,一般的习惯称呼就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议或者叫大会都可以,和目前流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会议的性质一样,只是简称,世界遗产大会其实也是保护世界文化自然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一个会议,为了方便都简称遗产大会。全称就是政府间委员会的多少多少次会议,这次是第五次会议。
文化部和其他的部委,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派了一个比较大的代表团,共9个人组成,出席这次会议。我跟大家介绍一下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
第一,审议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国际援助资金的申请项目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简要情况,经过两天的紧张评选,2010年共有47个项目列入了代表作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中医针灸”和“京剧”;还有4项列入了急需保护的名录,4项指整个全球2010年申报了4项,中国占了3项。中国的3项名称是新疆麦西热甫、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还有一项克罗地亚的骑士竞赛,一共4项急需保护的项目;1项是国际援助,只有白俄罗斯提出一项超过了2.5万美元的援助,实际他申报的数额是13.36万美元,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白俄罗斯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清单或者是名录,其中包括一些信息化、数据库的内容。
第二,经过大会研究,成立由意大利、克罗地亚、委内瑞拉、韩国、肯尼亚、约旦6个国家组成的新一届的附属机构,负责评审2011年的申遗代表作名录项目。附属机构是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公约和操作指南规定组建的,附属机构必须从政府间委员会的委员国产生,委员国由24个国家构成,中国是委员国之一。附属机构负责评审各国申报的项目,每一个附属机构委员国可以根据自己能力情况,也可能委托专家、委托本国的研究机构评审这些项目,由6个国家一起协商、达成共识,如果有不同意见的话,他们还要反复磋商,最后拿出一致意见。附属机构评审以后形成一个报告,提交委员会,最终由委员会决定哪些项目列入或不列入。附属机构还有一些其他的工作内容。
第三,成立了咨询机构,由6个独立专家和6个非政府组织构成。这些也是要来自于整个缔约国成员当中,主要选定了西班牙、格鲁吉亚、巴拉圭、斐济、加蓬、突尼斯的6位专家,来自法国、捷克、哥伦比亚、印度、肯尼亚、摩洛哥6个国家的非政府组织,都是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咨询机构和附属机构的任务不一样,咨询机构负责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评审急需保护的项目,二是负责评审最能体现公约精神的原则和目标的计划、项目和活动,三是评审各国申请的国际援助,资金超过2.5万美元。
第四,会议决定向《公约》缔约国大会推荐认证32个非政府组织,每一次会议推荐一批新的非政府组织进行认证,最后由缔约国大会来批准。另外会议讨论如何提高非政府组织参与《公约》工作的能力,国际社会都非常重视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情况。决定下一届的委员会会议,于2011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召开,并成立下一届会议主席团。会议还讨论了《公约》通过十周年的庆祝活动的建议。
这是一个会议的整体情况。
下面谈一下我们的几点体会。
第一,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里面,应该说是积极的、深度的参与了国际规则制定工作,和社会上经常流行的一种说法不太一样,因为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相对来说比较晚一些,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慢慢融入了国际体系,在教科文组织我们是规则的制定者,还是一个主要的推动者,并不像社会上说中国在国际组织当中只是遵循由西方国家制定的规则,在教科文组织我们不能乐观和积极主动的参与很多工作。具体的证明,从2001年开始,中国一直派代表团全程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实施细则,并做了深入的工作。《公约》是从2001年开始到2003年,经历两年时间,2003年10月通过。《公约》通过以后并不等于生效,根据《公约》第34条规定,由30个批约国递交批准书以后,3个月之后生效,《公约》2003年通过以后,在2006年生效。我们一直参与《公约》的制定工作,里面的规则跟我们国家的利益、我们国家的一些关切基本比较相符,基本符合我们国家的主张。2006年《公约》生效后,开了第一次缔约国大会,中国也组织一个阵容强大的代表团,我当时也是团员之一,第一届缔约国大会很关键,要选举产生第一届政府间委员会的委员国,中国高票当选委员国,当委员国并不是目的,主要还是以中国有一个资格和身份能够深度参与其后的实施细则的制定工作,影响国际规则的一个发展方向。因为国际规则一旦制定之后,往往要产生很多年的影响。
以上是一个中国参与多边规则的制定的整体情况。
中国参加会议,主要是三个任务:一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确保我们的申报项目,能够获得通过;二是要为全球的利益,为全球的文化事务贡献中国的智慧,贡献中国的能力,提供中国的思维方式,参与引导规则的修改、完善工作,这不仅仅是为本国利益服务,也是为其他国家利益服务,为全球公共利益服务;三是中国应一些国家的要求,进行调解、协调、沟通的工作,有很多国家申报项目相互交叉、相互交织,产生一些利益冲突,我们如何调解和促进不同国家由于利益不同产生的一些冲突,我们如何促进他们相互对话,相互尊重,达成一定的共识,起到一个国际合作的作用。第一个任务,完成比较顺利,所有的项目申报成功了。第二个任务,就是参与规则制定,我们从全球的视野、从世界的胸怀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积极的参与、发表中国的意见,比较明确的表达了我们的一些想法。中国的参与,得到了多数国家的支持。
这次评审工作各国比较重视,24个委员国都派了代表团出席,有缔约国,还有非缔约国,还有非政府组织、联合国系统的其他机构,都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应该有100多个国家派了代表,总人数达到400多人,可以看到各国对这个会议非常重视。这次会议总体上是评审了47项代表作名录项目,还有急需保护的项目。教科文组织在会议之前共收到32个缔约国的147项申请列入代表作名录。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213项代表作名录项目,16项急需保护的名录项目,其中我国有28项列入代表作名录,6项列为急需保护的名录,
从整体情况来看,各国对代表作名录项目很重视,因为它彰显了各国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象,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大家很重视,各国申报热情很高、数量也很大。但是,教科文组织还是面临一些压力,一是评审能力的局限性,二是各国申报数量的不断增加,形成评审能力和数量之间的矛盾。所以,今后标准会越来越严格,机制会越来越完善,各国竞争也却越来越激烈,申报的难度会越来越大。我们今后面临申报的数量受限的趋势,今后我们可能要适当调整策略,我们要和国际机构对接,努力提高我们申报的数量和质量。
中国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申请国国际援助项目,就是申请资金,当时也是有一些考虑,我们尽可能在代表作名录上多申报一些,资金方面,本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金总量并不大,如果中国再申请资金的话,就容易面临一些压力,抢占其他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非洲的一些国家申请的资源,因为中国申请能力非常强,非洲这方面很弱,他需要资金,代表作项目又多,所以我们没有申请国际援助的项目。还有最佳实践名册,我们既然这么多的代表作项目列入名录当中,我们应该有很多比较好的实践和经验,可以跟各国分享,这块我们做得不够,下一步要加强一下,要把我们好的项目、计划、活动推介出去,也争取列入到名录里面去。
还有非政府组织的认证方面,世界很多国家非政府组织活动都非常强,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更强,中国这方面工作还有很多的空间可以发展,我们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事务能力和意识不断增强,在非政府组织和专家层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后我们要争取推介有资质、有能力、有经验的非政府组织和专家更多参加教科文组织事务当中来,这是一个体会。
还有一个体会,就是压力,压力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在现场我们感到到的一些压力,中国占了3项,每一项都讨论很长时间,主要是24个委员国在发言,花的时间、花的精力和资源全是花在了中国的项目上,当时现场感觉特别强烈,评议一个是中国的,再评一个还是中国的,连续3个,我们的压力很大,整个资源都在中国的项目上,中国是大国,很多发展中国家其实更需要国际资源,没有发展中国家的项目,尤其是非洲,还在肯尼亚的内罗毕开会,非洲的项目一个都没有,有一种现场的压力。
第二个压力是今后的压力,教科文出了一本代表作名录的画册,其中有一个全球的各个项目的分布图,亚洲的特别多,另外集中在欧洲,非洲大陆基本就是两三项,拉美也没有几项。2011年还是亚太地区多,2011年非洲只申报了一项。中国现在总量在全球排第一,抛开这个事实,我们还要考虑全球各个地区的平衡情况,还要站在大国负责任的角度上去考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了6个组,亚太地区算是一个组,我们中国在亚太组属于第四组,第一组是西欧组、第二组是东欧组、第三组是拉美组、第四组是亚太地区、第五是非洲,第六是阿拉伯地区。中国表态是具有大国的风范,我们认为要顾及到其他地区代表作非常少的现实,让亚太地区应该有所自律,要减少一些评审的数量。我初步简要介绍一下这些情况,欢迎大家提问。
王笑频:下面的时间,我们非常高兴给各位媒体朋友围绕中医针灸申遗,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今天出席会议的有关的专家会非常高兴地回答大家的问题。谢谢。
新华社记者:请问王部长,中医针灸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有一些什么样的影响?另外,目前中医针灸的发展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谢谢。
王国强:在回答记者提问之前,我想代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于文化部和文化部的相关部门,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的领导、同志、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才使得我们中医针灸这次能够成功的申报成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这也是我们多年来所期盼的,在这里,我想代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中医针灸”申遗成功,对于中医药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和作用,中医针灸是中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知识、技能。大家都知道,中国在申遗过程中,有一个变化,当初我们申遗的时候是以中医申遗,因为中医的内涵很丰富、内容很多,再加上中医的理论、中医的技能、中医的各种药物、用药原则等等很多方面,是一个很大的包,在申遗的过程当中可能难度就比较大。所以,我们作了调整,把中医针灸作为申遗的优先项目提出,这次得到了通过,说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正因为中医针灸是中医发展中的一个部分,我想它的申遗成功,毫无疑问,对于扩大中医药的影响,对于更好地继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将会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中医针灸无论从文化、理论、技能方面,都具有比较完善的代表性。中医针灸申遗成功,对于中国政府更好地重视中医药发展,更好地重视中医针灸,更好地使中医针灸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中医针灸和中国文化、中医药的文化作为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走向世界都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点可以肯定的说,中医针灸申遗成功将对中医药发展带来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中医药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使它更好地造福于人类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个问题,关于中医针灸申遗成功以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医药事业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人民群众对于中医药的需求,无论是在防病治病,还是在养生保健方面的需求,是越来越大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随着人们的健康观念转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群众对于中华文化的认识、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对于中医包含了中国文化内涵的中医药的认识,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广泛,由此带来了对中医药的需求也是越来越迫切。这也是中医针灸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和机遇。我们中医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中医科,特别是在我们广大的社区、农村,运用针灸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老年病、腰腿疼等等常见病,应该说是非常有疗效的,广泛的受到群众的欢迎,也被广泛的运用。人们的需求就是中医针灸发展的机遇,中医针灸的疗效恰恰又是中医针灸发展的根本。
要说到挑战,我想中医针灸面临的挑战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是一样的,正因为中医药、中医针灸都是传统的,传承了几千年,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怎么样更好的弘扬、更好的保护、更好的发展、更好的运用,使它更好的造福于我们的现代人的健康,应该说中医针灸还面临着很多的难题。中医针灸有4大基本要素:一是针和艾,艾就是灸的原料,针灸不只是针刺,针刺和灸是结合的,这是两个基本的工具和特定的工具。二是针灸有特定的穴位。三是针灸各有方法,灸有灸法,针刺有针刺法,如何补泻,灸和针刺怎么结合,都是有理论和技能的要求。四是中医针灸是遵循了中医的理论,中医的什么理论呢?就是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理论,体现在人身上,那就是经络,是经络把脏腑之间相互联系起来,也使得中医整体观通过经络体现出来,而针灸就是刺激经络上的穴位,所以针刺的经络和穴位使它影响到脏腑,如果从保健的角度来说,使它消除亚健康的状态,局部有病变的通过针刺,疏通经络可以治疗疾病。中医针灸必须遵循中医的整体观和经络学说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真正运用中医理论指导、科学的运用针灸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经络穴位治疗,这种技能的把握和这种理论的运用,逐渐在淡化、在消亡、在扭曲,这是我们面临的很重要、很严峻的问题。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不以中医的理论作针灸,现在有160多个国家都在用针灸,这是很可喜的,中国的针灸走向世界,但是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也感到一种危机,就在于他们仅仅把针灸理解为刺激某一个部位,因为大家都知道,经络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用非常客观的指标或者物理的现象揭示出来,但是它是客观存在的。怎么使中医针灸在传播的过程中,把精髓的东西和必须掌握基本的技能东西,很好地保存下来,保护下来,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这可能在某种意义上说,申遗成功把中医的的精髓、我们认为中医的理论和针灸的理论结合起来,保存下来,这是我们申遗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刚才讲到,我们申请的不是濒危,是历史悠久、具有民族特性的代表作名录,关键问题是怎么把它保护好,把它的精髓保护好,把它的好处更好的弘扬开,使更多的人享受到。
文汇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请台上的专家介绍一下,中医针灸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过程中,是怎么向西方的专家解释我们中医针灸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医的传统文化可能在西方的面临一个文化冲突的问题,像前几年有一个很知名的电影《刮痧》,中国传统的刮痧在西方来说可能误认为一种对儿童的伤害,这种文化冲突我们是怎么样去解释的。因为整个20世纪也是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史和传统文化的学者在向西方借鉴话语权的过程,现在越来越多的本土学者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可能并不能用西方的那一套话语体系或者那种建构的概念体系来理解中国的内容,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用我们的语言向西方人解释清楚针灸到底是怎么回事,包括我们当中有很多天人合一、经络、整体观,可能连普通老百姓都不是特别明白的,我们怎么向西方的那些专家讲清楚的。
第二,我刚刚看到材料,2008年的时候,我们一开始以中医整体项目申报非遗,为什么后来调整到针灸项目,请问在调整的过程当中,有没有考虑到其他的中医项目,为什么首选的是针灸?
黄龙祥:从我个人的理解,为什么选择针灸,首先说是为什么选择针灸申报,二是我们选择针灸之后,如何把针灸里面比较专业的理念,就是在向世界或者向联合国教科文专家解释清楚。选择针灸当时有许许多多的考虑,中医有许许多多的方面,针灸是其中的个方面,刚才像吴局长发言当中已经指出的,选择针灸第一个考虑就是要有丰富的代表性,就是把中医里面比较能够代表中医和西方医学不同的理念的、比较优秀的、带有现代科学内涵的理念,表达的、代表的比较突出,这是我们当初选择的第一个考虑。如果我们选择中医里面的一个东西,不能代表或者不足以代表中医的最优秀的特质的话,那我们这个选择可能就不是最大化、最优化的一个选择。
第二个选择针灸的想法,是考虑实践性和技艺性比较突出。像昨天在文化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的,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医的文化在这个领域当中可以通过我们的触摸可见的形式,这样国外的专家和国外的民众理解起来,首先是看得见、摸得着,有具体的形态,我们表述起来更方便一些。
第三个选择针灸的想法,针灸作为中医里走向世界比较早的学科领域,在世界上这么多年的推广和推进过程中,有一些基本理念,已经被国际社会或者被国际医学界相对于其他中医的门类理解和了解的比较多,特别是通过针刺麻醉的事件的推导,在世界上的传播和影响,形成了一个好的基础。当时基于这三点的考虑,我们选择了针灸作为申报的范围选择。
接下来我们就要考虑《公约》的具体要求,如何更好地在短短的200多字或者1000字里面把针灸几千年的积淀一些最根本的东西,包括文化体制,特别西方不同主流理念在这么短的文字里表述清楚,我们也做了许许多多的考虑,我们首先发掘中医文化,我们说的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本质的是什么?对现代主流文化、世界主流医学文化最大的启迪在什么地方?未来可能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什么地方?我们思考以后有这么一个判断,从现代主流医学的判断来看,基本上对人体的认识和对生命的认识还是一种分析的理念,对整体的把握,特别是对普遍联系的观察比较少,他们注重关注的是结构性的,所以从解剖学、形态学分析非常的充足,但是这种解剖结构我们研究清楚以后,对生命规律的把握还不能完,必须要把这种结构之间的整体联系搞清楚以后,才能更完整。而中医针灸恰恰在这方面可以给主流医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启迪,所以我们想从这些方面去表述文化价值和可能存在的潜在的对现代生命科学提出新问题的价值,从这两个方面讲述,再配上我们一些比较直观的操作的画面和技艺的描述,这样抽象的理念和具体实践形态配合起来,就提供一个比较理解和把握的方式。
第二个做法,我们还有一个经验,我们提交给联合教科文组织是英文文本,其他单位中文写的非常有文化、有文化的氛围和特质,但是在英文的翻译要求比较高,要把特别有文化的中文,要翻译成外国专家看起来非常亲切的英文,这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在这些方面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也是我们成功的一个因素之一。
中国日报记者:第一个问题,想请问王局长,刚才有提到在未来的针灸在国内或者国外传播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其精华,不被淡化和扭曲,这方面工作你们有什么样的考虑?比如相关的标准制定和推广。第二个问题,在中医药“打包”的复合概念中,下一个可能被申遗的是什么?谢谢。
王国强:刚才我讲到中医针灸在我们中国下一步如何更好的推广应用,更好的遵循中医理论精髓,如何不被扭曲、淡化方面,我们想,很重要的还是要把中医针灸的真谛很好的传承下来,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这次申遗特别强调了要传承,传承代表作的代表人,他们来自于实践、运用理论和产生的疗效,包括技能,要很好的传承下来,这是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位的任务。
第二,要加强针灸的理论、实践研究,包括机理,包括经络、穴位,还有很多需要探讨的课题,我们要进一步的加强研究,来诠释、揭开它的奥秘,知道它为什么能给人治病,为什么是整体,为什么它和脏腑之间有相互的关系,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在未来发展当中很好的加以研究的。
第三,应该有更好的加以推广应用。只有在运用中、实践中、在老百姓感受到中医针灸的好处,解除病痛方面进一步解释中医针灸实际的疗效和理论的正确性。我们现在看到针灸的使用非常广,但是在使用和推广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要加强培训,加强正确的指导,要使操作者不仅能够很好地操作,还要知道知其然,所以然,能够更好的了解,以便于更好的在临床总结和更好的指导实践,提高疗效。
第四,要加强对中医的针灸标准化、规范化。这方面,世界卫生组织也在积极做,他们确定了关于针灸的穴位、有哪些病种比较适宜于用针灸的方法治疗,我们中国在这方面走在前列,有很多标准也是来自于中国的实践。这些方面我们需要继续努力。
总而言之,为了保护好它,传承好它,我们必须做很多的工作,使人类更好的享受这样一个文明成果。
关于中医针灸申遗成功之后,下一步我们将会选择什么作为申遗的目标。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作出具体的计划,我们还要根据文化部的总体战略,特别刚才杨局长助理讲了一个观念,申遗的项目很多都集中在亚洲地区,世界的不平衡性、各国的不平衡性,我们必须要考虑,我们要循序渐进,我们不能把中国好多都申请上去了,人家都没有,我们可能还要选择更紧迫的、更重要的进行申遗。中医的申遗,绝对不会停留在中医的针灸上,因为我们中医的文化内涵很丰富,具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要求的代表作也不少,但是我们还是要讲究策略,需要很好的分解,逐步的推进。正像刚才杨局长讲的,申遗不是目的,关键是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带来的推动,更好的弘扬中医药文化、弘扬中医药的精髓,这确实是我们几千年形成的国粹、国宝能够更好的造福于人类的健康,造福全人类的健康,这是我们申遗的根本目的。所以,申遗会积极做,按照我们的策略、按照我们的步骤申遗,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毫不松懈,继续推进。我想中医药发展的越好,越健康,对我们申遗就越有帮助,是相辅相成的。
黄龙祥:我接着王部长的话补充一点。据我了解的情况,刚才这位新闻媒体朋友提到的问题,我们在如何保证中医针灸在推向世界的过程中一些宝贵精华不被丢失。不同理论之间沟通上最大的障碍是有自己的语言符号系统,没有这种语言符号系统作为平台,我们沟通起来很难进行,特别是一些本质的东西很难进行沟通。我们最近和世界卫生组织密切合作,将会在国际疾病代码,就是ICD11最新的版本上,把中医的名词加入第11版中。这项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就是把我们中医在原滋原味向世界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和其他的医学体系找到了一个共通的语言,找到了一个共通的,大家可以互相理解的对话的平台,这项工作的意义非常重大,我们国家正在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正在积极的参与和推进。那个时候,中医的特殊术语已经进入到西方主流一些建设中,我们这项沟通会更加的通畅,这种中医特有的优秀的科学内涵的保存不存在在国际化推动过程当中得到保护,这样是一个非常好的保障。
记者:王部长说我们的申遗是为了发展,但是国内现在针灸的价格特别低,扎一次针只有4块钱,长期存在倒挂的现象,中国针灸申遗以后,能不能针灸的服务价格也一个提升,使我们针灸服务进一步发展?第二,针灸在世界各国推广最好的一个项目,但是在推广过程中有针灸“去中国化”的迹象,在国外很多叫“东方针灸”、“西方针灸”,有很多国家说他们是针灸的起源国,我们中医针灸申遗成功以后,如何防止中医针灸的“去中国化”的现象。谢谢。
王国强:首先,我要明确一下,中医针灸申遗成功以后并不是要涨价,和价格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至于你讲到的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中医的服务技术价值没有被价格所体现,这是客观存在的,刚才他讲扎一次针4块钱,扎的满身都是针也是4块钱,而且是治病,还很有疗效,应该说,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在振兴中医药、使中医药特别是针灸更好地服务于民众的过程中,这个问题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由于中医的服务不能体现它的劳务价值、技术职能价值,在市场经济下,就有可能有的人不愿意学中医,有的人不愿意从事针灸,为什么?因为不挣钱,很多人就可能不去学针灸了,就会导致中医针灸可能就没有传承的基础了。所以,怎么制定一个合理的、体现劳务技术价值的,又是政府和民众都可以承受得了的这样一个中医服务和针灸服务的价格体系,是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的。但是,我再次声明,它和申遗成功没有必然的联系。
第二个问题,关于在针灸走向世界的进程中,面临的“去中国化”的倾向。这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我分析的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方面,很多人不一定很了解中医针灸是来源于中国。因为有的国家说针灸是他们的,但是事实是中医的针灸源于中国,中医针灸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针灸,而中医是中国的国粹,几千年来,传承下来一直没有间断过,而且所有的史书记载,从南北朝开始,中国的针灸开始走向邻国,这是在邻国的一些史料当中,包括他们的政府都承认中医针灸来源于中国。当然,针灸传到其他国家之后,有一些改良和符合本国民众的需要和习俗,这方面也是有的。另外就是对中医针灸理论上缺乏理解,就是怎么让外国人听懂“天然合一”、“经络”、“刺激以后会对脏器产生影响”、什么叫大宇宙、小宇宙,大宇宙就是人体上的天人合一,小宇宙就是人体内的相互协调、通则不痛,怎么让它通,怎么让它不痛,这和现代医学是两个理论体系,不太容易被接受,现代医学讲的是对抗医学,还原医学,中医讲的是整体医学,个性医学,辨证施治,个性化,在这方面有区别,这方面不太理解的话,就会以他的理解来认识这个问题,就把中国的概念和把中医的概念所淡化,这是一种趋势。所以,这次申遗成功,我们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可以说既然申遗成功,我们为什么没叫针灸呢?我们也没有叫针刺?我们把它叫中医针灸,什么概念?就是针灸是中医的,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技能方面,而这个方法既有针,还有灸,是结合的,绝对不是单纯的针刺。在这些方面,我们要借这个机会很好的选择中医针灸的内涵,中医针灸的理论,中医针灸的实际疗效,来扩大影响。
刚才黄教授讲到,为什么针灸在国际上会这么快的产生影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是尼克松到中国来访问,有一个记者得了阑尾炎,做针刺麻醉,神奇的不得了,回去写一个报道“中国的针灸真神奇”,让大家都认识了针灸的疗效和效果,但是要真正了解为什么好,这个过程还需要我们很好的去做工作。但是什么事情都是事在人为,中国人一定要把中医针灸好好保护好,而且要有话语权、主导权,要很好的保护它、发展它,才有真正的主导权。所以,我觉得“去中国化”不是随便去的,既要尊重历史,更重要在于我们自己很好的奋发有为,好好的做好我们自己的作业,才能有走向世界的基础。
人民政协报记者:第一,自从您在广东开国家中医药论坛的会议的时候,透露针灸申遗消息之后,各个媒体的报道也很多,但是媒体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不一,有的说针灸申遗是打响了中医保卫战,有助于突破发展中的瓶颈,应该说是一种新生。也有说针灸申遗是因为衰败而申遗,就是为了图生存而申遗。您是怎么理解的?
第二,有的中医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这次针灸申遗成功,能够实现学科上的突破,因为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中医属于一级学科,而针灸属于中医下的二级学科,将来很有可能借着这次申遗的东风,能够实现学术上的突破,有可能上升一级学科,是不是这样?谢谢。
王国强:我在广东的时候,因为媒体的要求,我说了中医针灸申报成功,引起了网上的关注,我看到网上有不同的看法。我想这些不同的看法很正常,主要在于大家对于中医的申遗,中医针灸申遗不是很了解。另外,杨局长介绍是两种,一种是濒危的需要急需抢救和保护的名录,第二种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的中医针灸申报的是代表作名录,不是濒危的名录,所以不存在衰败了,打响了保卫战,不太确切,实际上是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随着人民健康观念的转变,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中医越来越受到重视,申遗的成功相伴而行的,应该是一致的。我相信申遗成功之后,肯定对中医的发展和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带来很好的推动作用。我也希望通过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大家进一步澄清这个,不是因为针灸会快灭亡了,中医快灭亡了,赶紧申遗,不是这样的,恰恰是我们现在要保护好,而且还要发展好,还得让更多人享受到,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第二,关于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学术上、学科上的问题,我相信,所谓的学科,一级、二级的界定,是有一定的道理,针灸能不能进入一级学科,我想也是随着历史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学科自己的理论、实践、技能,符合一级学科的要求的话,进入一级学科也是理所当然的。这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健康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一是请问杨治先生,我们已经申遗成功的这些项目当中,我注意到还没有传统医药的项目,请问对于整个全世界的申遗已经成功的项目当中,是否也是没有涉及到传统医药,中医针灸是否是第一项?第二,此前曾经有媒体担忧说在日本和韩国,在针灸方面也有一些研究,会担心在针灸申遗的过程中日韩的态度是否会影响到整个申报的成功?请问您结合这个具体的申报过程中的情况,谈一下这两个国家在这方面对我们的申报反应?还有一个问题请问王部长,因为针灸申遗成功以后,有很多议论,其中有一个特别尖锐的问题,认为针灸申遗成功只是代表了世界对中国针灸文化的认可,那么对针灸科学性的认可还有待考虑,想听听您对这种说法的看法。谢谢。
杨治:关于有没有其他的传统医学列入到名录里,据我们目前了解的情况应该没有,中医针灸是第一个。第二,中国中医针灸申报的过程中日、韩的态度,他们都是支持的,日本、韩国都是委员会的成员,在大会审议的时候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基本是全票通过。因为只有在有异议的时候才能提出不同意见,这一点看他们政府至少是支持的。
王国强:中医针灸源于中国,在南北朝之后传到了日韩,特别是传到朝鲜,然后在周边国家应用,这是不争的事实,所有的史料都是有根据的。我在广东讲到关于中医针灸申遗的时候,报纸上曾经有过说韩国强烈反对,说是韩国的,我们也经过了了解,其实这只是少部分人或者是个别人,我们和韩国政府有一个关于中医药的合作机制,我们每年要跟部长级进行开会和对话,我们知道这个事情以后就启动这个机制,跟韩国政府和韩国使馆都进行沟通,他们政府明确表示针灸方面是支持中国申遗的,所以有一些舆论上的说法,我觉得还是应该多听听政府间的,这是最权威的。
第二,关于申遗成功以后有媒体说了很尖锐的话,说中医针灸只是文化是否科学,首先大家要知道,我们申请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是文化的代表,这是不言而喻的。既然是文化,传承这么多年下来,一直在沿用,尤其是广大民众的认同,以及它的实际疗效,这是科学的。但是至于说揭秘科学性,为什么能够治病?原理、机理,我想还有很多的课题,有些东西不能解释,就不科学吗?我们对世界、我们对人类、我们对宇宙,有很多的未知的东西,难道都不是科学的吗?人类的局限性还没有完全认识的时候,允许它的存在,应该允许继续的探索,这也是科学的态度。
王笑频:下面是最后一个问题,之后如果大家个别采访或者有其他的后续要求,可以和我们新闻办联系。
健康时报记者:我看到开展中医针灸非物质文化保护内容中特别提到了“传统针灸”,我很感兴趣的是为什么要强调传统针灸的地位,在当代的针灸临床中传统针灸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包括现在老百姓可以接触到的针灸治疗中,传统针灸的运用情况如何?谢谢。
黄龙祥:至于为什么强调一系列保护措施,更加的针对传统针灸,我觉得今天新闻媒体提出很多的问题,我自己感觉大家都特别关注申遗的成功,究竟对针灸未来的发挥提到哪些机遇,这些问题不仅仅媒体朋友的关注,老百姓也关注,我作为一线针灸人的角度,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当一个传统贴上落后和保守这个标签的时候,传统医药保护的大门就向你关闭了。但是这个保护关闭了,你自己不重视了,不一定是其他的领域不重视了。国内一流临床大家,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后,甚至是一些西医的专家和外国的专家,当他们从这个宝库当中发掘到宝藏,并以此发现作为一个契机,开创一个新天地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内心的感受真的是难以形容。
针灸申遗的成功,如果通过包括媒体朋友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努力,如果全社会形成了一个尊重传统、回馈传统的社会氛围,我想从事传统理论研究的从业者,他们板凳不是太冷的时候,心不是太凉的时候,我想全社会对传统针灸的重视,达到这么一个氛围的时候,我非常赞同我们部长说的一句话,一个学科的发展,说到底对所有的学科来说最大的动力就是需求,而这个需求是可以引导的,我们的引导说到底,新闻媒体朋友们可以作很大的贡献。比如业界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针灸的临床应用范围有缩窄的趋势。从我们内部分析因素有多种,但是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百姓出于一种健康理念也好、健康观念也好,或者出于对针灸的了解还不够也好,在选择针灸上,如果针灸疗效不如西医,那毫无疑问我们选择西医,如果针灸疗效和西医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依然选择西医,只有什么时候选择针灸呢?就是这个病症西医没有什么办法的时候,不得以的时候,去选择针灸。这种健康的理念和西方的健康理念有差异,西方的健康理念如果这两个办法一样的时候,首先会选择更绿色、更安全的方法,所以媒体提到的价格问题也是一个因素,因为健康理念决定的。
王国强:我补充一下,体外的非药物疗法,是未来发展很引起国际关注的问题,中医针灸属于非药物疗法,是环保、生态、安全的办法。
黄龙祥:这种的健康观念,这种的选择,就造成了很好的针灸适应症停留在教科书上,申遗成功,给我们提供一个契机,特别在媒体朋友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形成了这样一个氛围,我们的民众选择针灸更加理性、更加科学,我们这个需求发生改变,这样对针灸的促动是很巨大的。如果出现了这么一个结局,申遗成功对我们老一辈针灸这么多年的倾注的心血,对于我们这么长年在申报过程中付出的种种努力,就是一个最大的回报。谢谢。
王笑频:感谢大家的关注、支持,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