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 >> 针灸申遗 >> 申遗成功 >> 正文

针灸:申遗并不等于濒危


日期: 2010 - 11 - 26   作者:   来源: 光明日报   责编: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一根小小银针,传承千年中医文化。中医针灸日前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列入“非遗”名录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能让传承更加久远,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申遗”成功不是句号,而应该是新的开始。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一根小小银针,传承千年中医文化。中医针灸日前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列入“非遗”名录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能让传承更加久远,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申遗”成功不是句号,而应该是新的开始。

  申报成功不是最终目的

  “申报成功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表示,申报成功是中医针灸获得更好发展的良机。

  针灸作为民族文化和创造力的代表形态之一,列入“非遗”名录,将有利于这一“遗产”发挥媒介作用,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开展对话,增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整体地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和认知度,是推动中医针灸在世界上健康发展,还原针灸原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有效方式。

  “申遗”不等于“濒危”

  一说到“申遗”,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濒危”,那么中医针灸申遗是不是这个原因呢?

  吴刚介绍说,中医针灸并没有濒危,而且在国际上的认可度相当高,不仅在中国广泛使用,还流传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两大类,一种是濒危、亟待抢救的项目,即“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种是历史悠久、具有民族特性的优秀项目,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就属于后者。

  针灸是中医中体现技艺和工艺最突出的部分,而且这种经千百年积累、总结出的传统技艺,至今还难以用现代科技所替代,因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医生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和申报工作。

  更好地与现代医学相融合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黄龙祥介绍说,针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已有2000—3000年的历史,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了关于经络、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理论,产生了一系列治病的方法。这些独具特色的传统医疗手段,在中华民族的防病治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不容忽视的是,针灸发展至今,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的引入,针灸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容,例如电针疗法、激光针灸、穴位注射、腧穴药物帖敷、腧穴磁疗、腧穴红外辐射等,这些治疗方法的配合使用,提高了针灸的治疗效果,但是与此同时,针灸传统技法和经络腧穴相关的治疗方法已经越来越少地被现代针灸医生所运用,各种散落在民间的家传针刺法、绝技也大多后继无人,逐渐濒临失传。此外,虽然针灸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但是随着现代科技和医学的普及,中医针灸理论及其文化内涵却被忽略和淡化,黄龙祥对此表示非常痛心。

  黄龙祥认为,应该让针灸在被更大范围内共享的同时,还能保全传统理论和技法,找到更好的方式方法与现代医学相融合。

  希望造福更多人

  “今后继续提高中医针灸的共享度,造福更多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将从多方面入手,切实促进中医针灸的传承、发展和保护。

  首先要开展中医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研究,通过调查传统针灸在当代中医针灸中的地位,确定传统针灸的自身价值,进而为其营造一个适宜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在充分尊重和维护传统的传承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传承模式,进一步完善传承机制,建立传承人工作室。此外,还要开展代表性传承人口述记录和出版工作,整理出版针灸古籍,并向公众普及针灸知识。

  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组织医生,开展中医针灸、中医药文化战略研究,大力发展中医药,将其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从而为全人类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  针灸申遗成功能带给我们什么?
 ·  针灸申遗 向世界亮出中医药“名片”
 ·  针灸申遗成功 让中医离百姓更近些
 ·  中医针灸申遗成功打响中医保护战
 ·  中国针灸申遗竟遭韩国反对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