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 >> 禽流感 >> 最新资讯 >> 正文

抗击“非典” 众志成城


日期: 2010 - 11 - 25   作者:   来源:   责编: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在SARS肆虐的日子里,官员行动急,群众风尚高;专家警示多,市民则鲜有不从。

  在人类与病魔斗争的历史丰碑上,有一个名字将永远不会被忘记。他,就是当年6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疾病医生钟南山。

  5月29日,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的一次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动情地说:“这次抗击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  在这场关系着人类共同命运的殊死斗争中,钟南山以其战士的勇敢无畏、学者的铮铮风骨和悬壶济世的仁心仁术,挺身而出,冒死犯险,力挽狂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而赢得了世人由衷的敬重。

  他的名字,他所代表的精神,已经成为广东抗非斗争一面飘扬的旗帜。

  那一刻的悲壮,无啻于“向我开炮”的呼叫。他和同事们用生命、热血换来的防治非典的宝贵经验,不仅为广东、为中国,同时也是为全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

  “请把最危重的非典病人往我们这里送!”在钟南山代表广医一院呼吸疾病研究所(下简称呼研所)向省卫生厅慷慨请缨的那一刻,广东抗非斗争的历史掀开了悲壮的一页。因为,这不啻是“向我开炮”的呼叫。

  其时,正是乌云压顶、非典恶魔在广东达到最疯狂的严峻时刻。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呼吸病医生、临危受命的广东非典医疗救治医生指导小组组长,他难道不知道,面对的敌人是传染性非常强、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不明杀手”?他难道不知道,已经有一批同行相继倒在非典的魔爪下?他难道不知道,这将是一场恶战,弄得不好可能会累及他的英名?

  他不可能不知道。他是最早接诊非典患者的医生之一,也是最早觉察到非典蔓延的严重后果并果断向有关部门提出紧急报告的第一人。然而,正因为他完全知道,所以他不可能允许自己袖手旁观。

  “我们本来就是搞呼吸病研究的,抗击非典就是天职,正像排雷的碰到了地雷阵,你不上谁上?这次是非典型肺炎,下一次说不定就是传染性心肌炎,我相信,搞心脏病研究的也会像我们一样站到最前线,绝不会因为害怕传染而逃离。”质朴无华的语言,诠释着钟南山对职业道德底线的理解。

  面对多年患难与共的老同事、老部下,面对一双双信赖和期待的眼睛,钟院士面色凝重,言简意赅,“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大家微微点头。此时无声胜有声。

  除夕之夜,万家团圆之际,广医呼研所大楼灯火通明,笼罩着一派几乎让人窒息的紧张气氛。所有的医务人员都放弃了休假,坚守岗位,严阵以待。在呼研所就读的研究生和进修生也全部主动请缨,勇敢地加入了一线队伍。

  一个个危重非典病人被迅速地转移到了呼研所。至4月19日,呼研所先后收治的危重病人已达101人,其中,需要插管治疗的就超过了50位。救治的过程堪称惨烈:由于早期危重非典病人传染性非常强,在病发高峰期,有时为救治一个病人,同时就会有两三名医护人员倒下。短短时间内,广医一院有26名白衣战士被感染,ICU(重症监护室)的6名业务骨干,一下子就被放倒了4个。

  死神近在咫尺。然而,没有一个人临阵逃离,没有一个人犹豫彷徨,前面的倒下了,马上就有人紧急补上;倒下的人一经治愈,立即义无反顾重返沙场。

  作为呼研所所长,年近七旬的钟南山身先士卒,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坚守重症病房。他的孙子专程从新西兰回来探亲,但整个春节假期几乎就没见过爷爷的面。

  2月18日下午6时,已整整38小时没有合过眼的钟南山,在检查完病房走出来时,突然一阵天旋地转,一摸,全身发烫。一向以身体强健为自豪的钟院士终于因过度劳累病倒了。然而,他仅仅在家休息了两天,一退烧马上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早在英伦三岛留学深造期间,为了探索科学的未知王国,钟南山就曾不惜拿自己的身体来做试验。在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遭受非典严重威胁之际,这位科学斗士考虑的显然不仅仅是眼下的上百条生命的问题,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呼吸病医生,钟南山苦苦探索的是怎样尽快形成有效的防治方案,早日降伏非典这一人类公敌。

  为此,以钟南山为首的攻关小组结合临床实践,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反复观察、反复试验,终于在3月初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形成了后来被世卫组织誉为“世界独一无二”的三大治疗原则:即对低氧血症者,给予无创通气,帮助呼吸,保持气道通畅;对出现肺泡炎、肺部纤维化的患者,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对合并细菌感染者,有针对性地使用一些抗菌素,减少合并症。

  这“三大原则”和后来逐渐形成的“三早三合理”(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呼吸机、合理治疗合并症)原则,经受了临床验证,并为广东省及外地多家医院广泛采用,被证明是目前比较成熟的非典防治方案。香港东区医院采用“三大原则”进行治疗,收治的75名非典病人没有一例死亡。

  至4月中旬,呼研所收治的101名重症病人,已有87人康复出院,抢救成功率为87%.而在整个广东,至5月31日止,累计报告非典病例1511例,治愈出院1441例,死亡57例,死亡率3.7%,创全世界最低非典病死亡率纪录。

  对此,广东省委、省政府给予了高度评价: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抗击非典型肺炎事件中起到了主导作用,钟南山功不可没!

  4月3日,世卫组织医生组到广东考察,认为以钟南山为首的广东医生摸索出来的治疗经验,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

  5月20日,也就是钟院士在西雅图发言后的第四天,由于疫情明显改善,世界卫生组织解除了到广东的旅行警告。在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遭受严重威胁的严峻时刻,钟南山不顾个人安危得失,挺身而出,率先垂范,冲锋陷阵,其非凡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激励和鼓舞着广东省广大医护人员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广东抗非精神的一面标帜。而他和他的同事们用生命、热血换来的防治非典的宝贵经验,不仅为广东、为中国,同时也是为全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这场关系到无数人生命安全的重大斗争中,钟南山以非凡的勇气,捍卫了科学和真理的尊严,同时捍卫了中国科学界的道德水准

  疾风知劲草,烈火识真金。在抗非斗争的严峻考验面前,钟南山作为一个科学家的学术勇气和精神品格迸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一直以坚强的战士形象出现的钟南山,却在接受记者采访,谈到自己的战友们为抢救重症病人赴汤蹈火、前仆后继的壮举时,控制不住感情的闸口,一时间声音哽咽,泪流满面。

  是的,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异常悲壮的特殊战斗中,成千上万的白衣战士以血肉之躯,证明了他们无愧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无愧为新时期广东人精神风貌的代表,无愧为我们时代的英雄!而作为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钟南山精神已经化为我们时代精神的一个象征,化为我们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一面精神旗帜!

 

  在SARS之前,人类早已经历了太多的灾难。

  然而没有哪一种灾难能象今天这样,让人们如此万众一心地抗SARS。尽管如果单纯以死亡人数来比较它们的严重性,各类安全事故,包括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尤其是矿井的安全事故也许要更让人触目惊心,然而在重重禁令下,违规操作、玩忽职守仍比比皆是。

  唯有SARS,没有人敢对它怠慢。

  在SARS肆虐的日子里,官员行动急,群众风尚高;医生警示多,市民则鲜有不从。

  “这是我长大成人后,首次失去行动自由……那几天天气特别好,阳光明媚,春风送爽,趴在阳台的栏杆上往下看,一群孩子在楼下嬉戏,虽然羡慕,却非常清楚不能下楼。”五月初,图片总监宋布军结束了在南方医院非典隔离病区的采访后,为避免病毒传播,自我隔离两周。虽然失去行动自由是最难忍受的事情之一,但考虑到“隔离”才是防止SARS蔓延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象宋布军这样自我隔离的市民并不少见。

  有知情人说,回首看广东对付SARS所走过的历程,“个体隔离”是一个重要的举措。而它的成功实施,除了政府的行政手段外,更因为当事人的高度配合。

  关于“万众一心”,值得一说的例子太多。

  深圳一科研公司仅用了8天时间研制出红外线测温仪,行政部门则更快,仅一个晚上就通过了这款新产品的全部审批。第九天该测温仪就出现在市场上。

  医生们说,预防SARS,请讲究卫生,勤洗手、勤消毒;一时间,洗手液与消毒水脱销,有关人们卫生陋习的讨论变成城中热门话题。

  媒体呼吁说,医院器材不够用,医务人员太辛苦,太需要关爱与理解。即刻,就有企业界与民众慷慨解囊,短短一个多月,全国红十字会系统接收捐赠款物总价值超过5亿元人民币,广东的民政部门接到的捐赠款物总价值则近3000万元。给医务人员写信鼓劲的、送花的、在网上留言以示支持的更是数不胜数。南方人才市场更是收到5万元的善款,奖励给在非典战争中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钟南山。

  为什么在SARS面前,人类能如此全力以赴、穷追猛打,并比想象中更快地夺得初步胜利?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焦国标有言论曰:“盖因这区区冠状病毒,没有人事背景,没有后台老板,不会有人替它说情走门子,不像矿井里的瓦斯,专杀几百米井下的矿工,而是平等地威胁着每一个大人物和小人物……”

  无论如何,我们期待着,在SARS之外的灾难前,人类也能如此万众一心。

  抗击篇

  报捷声中各自精彩

 

  非典隔离病区无疑是抗击非典的主战场

点击查看QQ秀
,然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已经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民航、铁路、公安、检疫、公交……每一个部门都是一个保卫广州的分战场。职责所在,生命所托,不论在哪一个分战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被升华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们可以循着新闻的足迹,回顾他们所做的一切———

  “广州市公安局在巡警支队组建了一支应急处置分队,专门负责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处置染上非典或有非典疑似病例而不配合医治的人员,使他们能够配合医疗部门接受隔离治疗。……由于非典传染性厉害,民警们每天都要把衣服放在消毒液里先泡上30分钟,民警的手也要先泡上20分钟,几天下来,大家原先厚茧的手掌都变得光滑起来,而后就开始出现裂缝了……碰上值夜班,民警是没法休息的。民警值完一次班离开医院回到住所,光是进行消毒工作就要花费上两个多小时……”

  “随着广交会的临近,广州白云机场客流量出现明显升温,每天进出港航班多达400多架次,国际航班的乘客量比前两天增加了一倍。预计交易会期间客流将大幅度攀升。为了给员工和旅客营造安全的检查环境,白云机场安检站购买了消毒药水发放给一线员工。同时,购置紫光消毒灯,用于对安检场地进行充分消毒。白云机场防疫站、动植物检疫局就安检现场乃至整个候机楼进行了彻底的清洁消毒。目前,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检疫人员已取消了所有休假,为入境客商提供安全、便捷服务。”

  “非典疫情当前,消毒当然是司机、企业、乘客都叫好,对于广州市1.6万辆‘的士’的经营者来说,每台车每月超过100元的消毒液费用可是一笔不菲的费用。记者为此调查了12家出租车公司的近50位司机,他们都表示,目前消毒液的费用全部都是由他们所在的公司承担的,司机无须出一分钱。”一般来说,出租车公司都按照广州市客管处出租车科下发的《消毒指南》到有关防疫站买回消毒液,兑好水,用小喷壶装好,再发给司机,并要求他们3天内喷完再回公司添加药水。

  非典是一面镜子,非典是试金石,非典是一场道德与责任的当堂考试。抗击非典的防火墙是从医护人员到民警、司机、学生到每一个普通广州人守望相助、联手加固,他们在这场当堂考试中的优秀成绩,将永远铭刻中国人的记忆中。

  英雄篇

  春天的壮歌

 

  流星的光芒虽短促,但天上还有什么星能比它更灿烂辉煌!

  当流星出现的时候,就算是永恒不变的星座,也夺不去它的光芒。

  蝴蝶的生命是脆弱的,甚至比鲜艳的花还脆弱。

  可是它永远是活在春天里。

  它美丽、它自由、它飞翔。它的生命虽短促却芬芳。

  只有精神,才比较接近永恒。

  现在精神与非典联在了一起,它的名字叫“忘我”。

  如果时光倒流的话,你会发现,从2003年1月起,我们的医务人员已经开始谱写一曲可歌可泣的春天壮歌。

  离世

  “这里危险,让我来吧!”是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最常说的一句话。病人获救了,她却染上了非典,而且再也没有回到我们的身边。

  “3月25日零点多,我接到医院的电话,让我马上过去一下,我当时以为医生要采取紧急措施抢救,让我去签字,可当我赶到医院,她已经去了。我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我不相信她就这么走了,走得好快!”丈夫张先生说。

  离世。没有人愿意看到这两个字。

  然而,噩耗再一次定格在4月21日下午5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邓练贤,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世界。因为非典。

  5月7日凌晨6时30分,年仅39岁的广州市胸科医院的陈洪光主任永远合上了双眼,留下的是5岁的女儿和孤独的爱妻。

  命运为什么没有眷顾他们?他们都是拯救生命的天使啊!

  命运却无法改变,他们的付出换回了许多生命。“无悔”两字就这样印记在他们人生的旅途上。

  野草

  非典让我想到了野草。还记得孩提时父母就教我念“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今天,同样是春季,面对一场前所未有的艰难战役,白衣天使无言退,前赴后继。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专家、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钟南山,从1月临危授命到现在,就像变了一个人,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瘦了多少斤;市一医院张积慧在《护士长日记》里深情记录下的一个个抗非镜头足以让每一个人落泪;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副组长肖正伦这半年来成了“空中飞人”,为了非典,广州、北京两地差点连自己也数不清往返了多少回。

  还有那些刚刚从护校毕业出来就主动要求上一线的小护士们,为了免让家人担忧,宁愿自我“隔离”在外头租了房子;为了病人,一个刚当上爸爸的医生宁愿“抛妻”、“别子”、“弃父”……

  为了保住生命,广州突然出现了多少个“不合格”的爸爸、妈妈、子子、女女?

  惊心

  每一次带着采访任务进入他们生活的时候,我脑海里只会浮现出两个字:“惊心”。

  情况危急,刻不容缓。抗炎、吸氧、镇静、激素都用上了,但病人病情仍在不断加重。专家小组迅速作出决定,给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大家七手八脚控制住病人的身体,麻醉师尽快将导管插入。就在这时,随着病人剧烈咳嗽,大量痰液带着血腥从插管处喷出,空气中充满了病毒……

  这样的场景在ICU里已经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了。只有当你亲眼目睹的时候,才会体会到什么叫做“忘我”。

  春季已经过去了,但没有人会忘记今年的春天。它属于你们,伟大的白衣天使!此刻,请让我们一起默默祝福:愿好人一世平安!

  【相关链接】:非典时期的典型生活

 

  衣

  口罩最出风头

  口罩给很多人的感觉并不好。但就2003年的春天,口罩成了市民出门的必备行装之一。

  从传统的纱布口罩,到一次性的活性炭口罩,从单纯的白色到五花八门的时尚口罩,“NOSARS”的呼声通过口罩写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所有的人都显得义无反顾。

  食

  分餐制风靡一时

  尽管当时的餐饮业全都打出了严格消毒的广告,但是去饭店吃饭还是让很多人心有余悸。在外企工作的小马硬着头皮参加朋友的生日宴,一进门就赶紧找了消毒液洗手。开席之后,原本不想动筷的他惊讶的发现饭店实行了“分餐制”。服务员戴着口罩和手套,把每一盆菜分在小盘子里,每人一份,互不相干。

  住

  一天消毒两次

  消毒是当时最时髦的词语。居家住户更是马虎不得。张女士家里就配备了足够的消毒液,每天两次喷洒。除此之外,家里还采购来了“滴露”,所有家人的衣物全部要经过它的浸泡。

  家里时常开窗通通风,全家动员进行了一场彻底的大扫除,每天早上给家人量测体温……这些都是非典时期最为积极的居家防非攻略。

  行

  自行车再度得宠

  上海公交和地铁的高客流量在非典时期吓退了众多的市民。他们开始选择步行上班或者骑车上班。也正因为如此,自行车再度得宠,市场销量节节攀升。

  实在躲不了的也都做好尽可能完善的防备。戴上口罩,错开人流高峰,减少出行可能,就连上出租车,也要先提醒驾驶员戴上口罩,看看车上有没有贴上最新的消毒标签。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