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 >> 2010健康领域热点事件总结 >> 血库告急 >> 正文

“血荒”折射信任危机


日期: 2010 - 12 - 08   作者:   来源:   责编: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关于“血荒”的新闻屡见不鲜,可是像今年这样,“荒”的时间之长、地方之多,程度之重,实属罕见。

  日前,人口超过600万的“春城’昆明,正在遭遇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血荒。其比较安全的血液储备量应该是在40万到50万毫升之间,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在昆明的中心血库里存量只有2万毫升,仅为应达库存的二十分之一,以至于出现了住院等待手术的病人要自己打电话,甚至出院去联系血源这样的情况。

  无独有偶,就在昆明遭遇“血荒”之时,近日,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北京、武汉、南京、青岛等多个地区血库库存频频告急,血源保障预警连续升级,医院因缺血导致手术推后,病人的生命危在旦夕……“血荒”这个词语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成为人们竞相讨论的焦点。

  关于“血荒”的新闻屡见不鲜,可是像今年这样,“荒”的时间之长、地方之多,程度之重,实属罕见。

  “血荒”闹得人心惶惶,人们甚至“谈血色变”。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本应是供血充足,为何为频频出现“血荒”呢?

  笔者认为,在“血荒”这个问题上,不能一味的将矛头指向社会公众和用血者,而是应该去探讨和寻找“血荒”背后的真正原因:当前的用血制度,使公众产生信任危机。

  出现公众信任危机并不是空穴来风,一些民众最担心在无偿献血中感染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疾病,此外他们担心医院利用民众无偿捐献的血去做“血色交易”,从中牟取利益。甚至有个别地方曾发生“用血浆浇花”的事,让人感到震惊和气愤,也让献血者感到寒心。

  血源多少跟有关部门采血的态度积极与否有较大的关系。事实上,采血的硬件条件不足,献血地点少、献血不方便,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按照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规定,各地方血站不仅承担着临床用血采集、制备、贮存、供应和临床输血技术的科研的任务,还需在规定范围内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更要为献血者提供安全、卫生、便利的条件和良好的服务。

  我国自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无偿献血至今已有12年,但从各地频频告急的血荒来看,一个足以满足社会需求的稳定献血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血荒”引发整个社会的反思,不能一味的去挑战公众的“公信度”。要从根本上缓解“血荒”问题,关键是如何唤醒、发动公众参与献血。这也就意味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先产生足够的危机感,具备忧患意识,祛除管理麻木心态,献血管理和使用要做到公开透明,维护献血者的利益,建立用血调剂机制等方面着手,并将其传达给社会公众,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说到底,要彻底解决“血荒”问题,关键看政府的决心,同时也需要全社会动员和行动,促成体制的改革,避免“血荒”再次重演。


 ·  北京启动"预约献血" 望破"血荒"
 ·  探索血荒背后:一个血站的烦恼
 ·  治理血托化解血荒要解心理危机
 ·  用血紧张非"血荒" 已缓解
 ·  “血荒”现实拷问:是爱心稀缺还是制度“贫血”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