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 >> 2010健康领域热点事件总结 >> 血库告急 >> 正文

血液告急 呼唤稳定的献血机制


日期: 2010 - 12 - 08   作者:   来源: 西安晚报   责编: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10月底,全国多个大中城市的血库出现不同程度血液告急,为呼吁大家踊跃献血,卫生部部长陈竺10月29日义务献血。与此同时,西安的血液库存并未出现“告急”现象,为什么西安市能够从容面对这次“血荒”,大范围的血液告急提醒着我们什么——

  10月底,全国多个大中城市的血库出现不同程度血液告急,为呼吁大家踊跃献血,卫生部部长陈竺10月29日义务献血。与此同时,西安的血液库存并未出现“告急”现象,为什么西安市能够从容面对这次“血荒”,大范围的血液告急提醒着我们什么——

  11月5日,在刚经过一轮大风降温后,西安迎来了晴朗的天气,气温回升,市中心的人流量明显比前几天大。钟楼邮局门口,省血液中心的流动采血车前围了很多人:卷起的袖子,伸出的手臂,一袋袋透着体温的血浆,让人感觉初冬的西安蕴藏着很多温暖。

  网帖罗列

  不献血的“荒诞”理由

  月初,媒体报道在昆明、北京、青岛、太原等多个城市的血库,库存仅为正常存量的一半,青岛某些血型的储备血甚至一度低于最低警戒线,就连血液储备相对充裕的广州,也只够使用7到10天。“血荒”这个词进入了公众视野。

  突然爆发的血液告急引人深思,《献血法》实行12年后,是什么原因让国人拒绝挽起袖子?

  “血荒”开始几天后,网络上出现一个帖子,内容涉及可能导致血荒的原因,也总结了数万网友票选的“不献血的六大理由”。甚至,每条理由后,还有一段类似解释的说明——

  理由一:我不去献,也有别人去献血。“献血是大家的事情啊,我现在不需要献血证换血给自己用,我不去献,也会有其他人去献,何况中国那么多人,有几分之一的人献血肯定就够了!”

  理由二:无偿献血,却有偿用血。“无偿献血后的血液转化为有偿,血站从无偿献血者那里抽取的血液,最终以各种价格卖给医院,而医院又把血液卖给病人,我们献血的人用血反而要付费,不合理!”

  理由三:担心无偿献的血会被拿去牟利。“无偿献的血会不会被私下售卖,担心献血是为他人牟利。”

  理由四:献血的热情被滥用。“之前被曝光的‘血浆浇花’事件极大伤害了献血者的热情。”

  理由五:血液报销过程艰难。“献血后免费用血,需要先在医院交血费,然后到医院开证明,再找医生签字,最后得拿上身份证、病历、手术通知、无偿献血证等到中心血站才能报销,太繁琐。”

  ……

  读罢帖文,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还是等等再说吧,西安现在又不缺血,实在需要了到时再献,省得出现这样那样的闪失。”在流动献血车前观望的市民李新有观望了一会儿后就走了。

  记者体验

  科学献血可增强造血功能

  其实,对献血存有各种担心的人不在少数,根据某网站针对“为什么不献血”的民调显示,在参与调查的4万多人次中,选择“负面消息影响献血热情”和“担心传染疾病”的人数几乎占到了七成。这样的认识给血站的采血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也让工作人员在进行正常的采血工作时还得客串科普知识普及员的角色。

  家住龙首村附近的市民王玉先自称第一次献血时遭到工作人员拒绝,以后看见流动采血车都会敬而远之。“去年汶川地震时我去流动献血车献血,当时可能快到下班时间了,人家就说血够了不要了。”献爱心未果,让王玉先至今耿耿于怀。

  在小寨的流动采血车旁等朋友的大学生陈明明说:“我暂时还没有考虑过献血,以前看过一些报道,说有人因为献血而感染疾病,我有点怕。”

  针对陈明明的顾虑,记者走上采血车,切身体会了一次无偿献血的整个过程。从填表登记到提取指尖血化验,从血型和血液指标的初检到最后顺利采完400毫升血液,整个流程中,工作人员给记者采血样和抽血时使用的针头和储血袋都是一次性耗材,在抽血过程中也一直封闭式操作。对于初检血液质量不达标的献血者,工作人员都耐心地解释、安慰,从源头上杜绝了不合格血液流入血库。

  陕西省血液中心西安市中心血站业务科科长斯璟萍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在采血过程中一直坚持一人一针、密封操作的工作方法。这种方法从源头上杜绝了传染源,只要在正规血站和采血车上献血,绝对不会出现感染的可能。”

  对于市民献血遭拒的事情,斯璟萍解释说,“流动采血车每天出去采血,都带着指标任务,这个标准是根据统计后每日临床用血量制定的。当日的量采够了,就不会再采集了。因为保质期只有35天,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使用,就会导致浪费。”

  记者了解到,西安市每天都会有6辆流动采血车活跃在街头,人流量大的地方每天下午5点左右能采回指定的任务量,人流少的地方,有时则需要等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完成任务。

  工作人员表示,采集的快与慢完全取决于群众的献血意识。科学研究表明,一次献血200~400毫升,不超过人体总血量的10%,对身体不会造成伤害,科学献血不仅有利于增强人体造血功能,还可以加快血液的新陈代谢,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消除误解

  血液到临床使用前产生成本

  除了对献血知识的匮乏导致献血热情降低外,有人对无偿献血也存在误解,认为血站以无偿献血盈利。此前卫生部部长陈竺也曾通过媒体强调,血站不存在利用市民无偿献血盈利的情况。血站将血液出售给医院的费用,是回收生产过程的成本。

  斯璟萍给记者详细算了一笔细账:“采血点采集的血液只是原材料,在变成成品输入病人体内之前,血站要保证血液的质量和性能,会对血液进行一系列检验和成分分离,这中间就涵盖了管理成本和质量成本。遗憾的是,很多人对此并不知情。”

  以西安市为例,一袋200毫升的血液,为了保证献血安全,血站会进行快检、初检、复检等三次彻底检查。采血点采血时全部是“一人一针一袋”。这些采血必须的医疗用品和设备,以及给献血者提供的点心、礼品等都会产生相应的费用。

  血液采集回站后将进行系统检验,包括血型、转氨酶、血色素、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7项。只有全部合格的血液才能提供给临床使用。为了保证用血安全,每袋血还要分别用两种不同厂家的试剂筛查两遍。

  接下来,分离、冷链、储存等环节中,仪器费用和耗材损耗都会产生成本投入。血液中心对设备仪器的购置、血液检测和储存等过程中所需成本和开支都会继续增加,以维持中心的正常运转。到出库时,全血以219元、悬浮红细胞以240元每袋的国家定价标准提供给医疗机构。

  为了鼓励无偿献血者,西安市一直执行这样的规定:无偿献血者献血后5年内需要用血时,将以“献一换三”的标准免费用血,其直系亲属也可在这个时间内享受等量血免费待遇。若献血者本人累计献血高达1000毫升,将终生无限量免费用血。与“免费”对应的费用并不是医院最后卖给患者的价格,无偿献血者在报销时只能获得血液从血站出库时所定的费用额。也正是出现的这个费用差额,让很多市民不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一条规定,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其第十四条规定,公民临床用血时,须交付(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因此,血站只能按照规定报销相应的费用。

  长效机制

  需要长期稳定的献血源

  冬季是献血“淡季”,但遭遇如此严重的血液告急,还是让相关部门感到措手不及。我国自1998年10月1日实施无偿献血以来,至今已有12年。从这次全国各地频频告急的情况看来,一个足以满足社会需求的稳定献血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陕西省血液中心、西安市中心血站党委书记李向华坦言:“在其他城市出现血荒的时候,西安的情况还比较稳定,库存的血液量能基本保证每天的临床用量,这与老百姓对我们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李向华这样说的理由是,西安市已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这一荣誉的衡量指标并非依靠采血量的多少判断,而是以市民对无偿献血工作的支持程度为标杆。

  西安的献血者中,青年人是主要人群。斯璟萍表示:“2003年西安全年的用血量为20吨,去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43吨,巨大的需求给采血工作带来不小压力,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

  李向华与斯璟萍的看法一致:“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但更需要愿意长期挽起手臂献血的人群。只有这个人群稳定了,才能时刻保证临床用血需求。”

  采访中,斯璟萍提到了一个让人感动的细节,“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时,我们血站的工作人员做得最多的事不是采血,而是劝说前来献血的市民暂缓献血”。这个说法与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的一则新闻报道完全吻合,报道称发生血液告急的情况后,缺血城市的市民踊跃献血,短短几天内,许多城市血库的血液储备已达到上线。号召大家不要扎堆献血,正确的献血意识应该贯穿到日常生活中。

  李向华对无偿献血充满期望,“建立一支稳定的固定献血者队伍,实现预约献血,根据临床需求有序献血”。

  离开省血液中心前,在二楼的血小板采集室,4名来自某职业学校的女学生正在进行献血前的初检。其中2名女生此前已经献过一次,这次,她俩带着同学又来了。在里屋的采集机前,从东郊赶来献血小板的张新平也是第二次在这里挽起袖子:“既不伤害身体,又帮助了别人,何乐不为?”

  或许,我们需要感谢这次在全国许多城市出现的血液告急,因为,它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反思和更多人的关切。


 ·  血荒说法有误只是血液告急
 ·  中国部分地区“血液告急” 卫生部长带头献血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