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蔡医生双手沾满了患者的鲜血。“由于他伤口内存在颅骨骨折,骨折边缘划破了我的手套,我感觉虽然没有很深地划破手指,但也划破了表皮。”术后,检验科报告显示该病人HIV阳性,送标本至广州市疾控中心,确诊为HIV阳性。
蔡医生自此备受煎熬。他被院方送到广州市疾控中心检查,进行预防性处理,口服药物“拉米夫定”30天。后来,到广州市八医院咨询医生,“他们说我这种暴露属于一级暴露,感染率约万分之二。”
“口服拉米夫定的那个月确实很痛苦,经常乏力、腹痛,应该是副作用所致。”医院对蔡医生进行了两年的连线临床观察,直至去年,蔡医生再做了一次HIV抗体检查,“是阴性!总算可以彻底放心了!”
蔡医生说,就职业道德而言,他会对艾滋病人一视同仁,尽力救治。然而,想到家人的担心和社会的目光,他内心十分复杂。
呼吁医生勿歧视,患者要告知
蔡卫平说,目前,国内尚无一例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的公开报告。但随着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数量不断增长,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我们医院就曾有两名医生在手术台上被HIV患者的血液溅到眼睛里,幸亏后来检测没事。”
他呼吁,医生要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不能歧视艾滋病人。但同时也希望患者要把感染情况如实告知医护人员,可以做好充足防护,“这样对大家都是一种公平”。
消除歧视,消除妖魔化宣传
每年到艾滋病日的时候,媒体高度关注,还有社会各界的各种活动,这无疑对全社会认识艾滋病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我们不能每年到了12月1日才想到艾滋病人,在平时就应该更多地去关心他们。
我们已经到第22个艾滋病日了,但是到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看到宣传的内容,基本上仍然是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但是对于艾滋病人来说,哪些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似乎却没有多少推进,比如说,有些地方存在的艾滋孤儿的问题,没有人愿意扶养他们;又比如说,艾滋病人做手术的问题,很多艾滋病患者不是死于艾滋病,而是死于等待一般疾病手术的过程,因为很多医生对他们歧视,导致他们没有机会做手术。
我的同事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他们到艾滋病患者那里去拍片子,现场有些志愿者常常会紧张得发抖。他们原本想去安慰这些被社会遗忘的群体,没想到,他们的这种紧张,又制造了对艾滋病患者新的伤害。22年来,许多人都知道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但艾滋病的妖魔化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正如许多专业人士指出的那样,国内在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报道方面,很少有将艾滋病作为一种正常疾病的宣传,而是有意无意负载了防止性乱等许多社会化功能,从而加剧了艾滋病妖魔化的程度。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越是重视这种疾病,也就越是恐惧它。越是宣传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患者也就越是无法公开身份正常生活。所以,要消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首先就是不要对艾滋病这种疾病进行妖魔化的宣传!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