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动态 >> 正文

诺贝尔奖给“试管婴儿之父”爱德华兹


日期: 2010 - 10 - 21   作者:   来源:   责编: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1958年着手研究试管受精,2010年获诺贝尔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说,爱德华兹所作研究有助

  爱德华兹的成果改善了全球百万计民众的生活

  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 爱德华兹获奖

  “不育症折磨着全球超过10%的夫妇,爱德华兹所获成就使治疗这一病症成为可能。”

  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1958年着手研究试管受精,2010年获诺贝尔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说,爱德华兹所作研究有助于消除全球10%不育症夫妇所面临的困扰。

  老翁获奖

  当地时间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一间会堂内,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获奖者爱德华兹独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0万美元)奖金。

  与往年一样,诺奖评审委员会试图在新闻发布会前电话通知获奖者,随后在发布会过程中让获奖者面对记者,可能情况下实现互动。今年医学奖发布会上,主持人说,电话通知过程中,得知爱德华兹身体状况不佳。爱德华兹的妻子说,她自已非常高兴,相信丈夫的感觉会与自己一样。一名记者提问,爱德华兹是否会因为身体原因缺席定于12月10日、即诺贝尔基金会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忌日举行的颁奖典礼。一名评审委员回答:“现在规划颁奖典礼为时尚早。”

  主导作用

  评审委员会说,爱德华兹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找寻治疗人体不育的方法,经由系统研究逐步达到目标。他发现,人的卵子可在试管中完成受精过程,在分裂成胚胎后植入女性子宫继续发育。“不育症折磨着全球超过10%的夫妇,”评审委员会说,“爱德华兹所获成就使治疗这一病症成为可能。”

  爱德华兹所作研究1969年获得突破性进展,全球首枚人的卵子在试管内成功受精。1978年7月25日,首名试管婴儿露易丝·布朗诞生。随后,爱德华兹及其同伴不断完善这一技术并与全球研究人员分享成果,迄今降生大约400万名试管婴儿。新闻发布会上,一名评审委员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瑞典每年超过1000名试管婴儿诞生,在瑞典新生儿总数中占大约1%至2%。“一个全新医学领域就此诞生,”评审委员会在新闻公报中说,“从最初突破到成熟试管受精技术,爱德华兹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

  惠泽民众

  包括布朗在内,不少试管婴儿如今已为人父母。评审委员会认为,这证明试管受精技术安全、有效。委员会论定:“长期随访研究显示,试管婴儿和普通婴儿一样健康。”爱德华兹所创研究中心现任负责人麦克纳米对前辈获奖表示欢迎。“爱德华兹是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说,“他上世纪60年代的发现带来突破,改善全球百万计民众的生活。”瑞典隆德大学生殖研究项目负责人吉韦尔克曼告诉美联社记者,爱德华兹的研究成果对癌症、干细胞研究等领域意义重大。“我们获得一项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的工具,”他说,“我们成年后所患疾病中,不少源自母体怀孕时期。”

  □人物小传“扮演上帝”的人拒绝克隆人

  罗伯特·爱德华兹现年85岁,为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被称为“试管婴儿之父”。他1925年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兵役。战后,爱德华兹于1955年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1958年,爱德华兹开始在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从1963年起,爱德华兹开始在剑桥大学供职,并与帕特里克·斯特普托研发出体外受精技术。随后,爱德华兹与斯特普托又共同创立了全球首个体外受精研究中心——伯恩霍尔生殖医学中心。如果斯特普托健在的话,他很可能会与爱德华兹共享今年的诺奖,可惜他已于1988年去世。

  事实上,世界上第一个利用体外受精技术出生的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早在1978年就诞生了,这在当时引起不小轰动,甚至有报纸惊呼:人们“扮演了上帝”!时至今日,全世界的试管婴儿数量已达4百万。但对于克隆人研究,这位“试管婴儿之父”却持反对态度。2004年4月,爱德华兹在中国访问时曾表示:“我坚决反对现在进行克隆人研究,因为这是不安全的。我们都知道克隆羊多莉的案例。接受克隆试验的277个卵细胞只有29个发育成胚胎,其中只有多莉一个正常出生,其它都是不正常的畸形胎儿……如果不能够用一次又一次的动物试验来证明某种技术的安全性,那就决不应当把它施加于人体。”

  1978年7月25日23时47分

  首名试管婴儿诞生的故事

  1976年,英国,一对年轻夫妇找到爱德华兹博士及其同事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博士,向这两名全英知名生育医生求助。

  丈夫约翰与妻子莱斯莉结婚9年一直无法生育。先前诊断发现,莱斯莉输卵管堵塞。1977年11月10日,莱斯莉接受这一当时仍颇具实验性质的手术。斯特普托用一根长而纤细的内窥镜从莱斯莉卵巢中取出一枚卵子并交给爱德华兹。爱德华兹随后把它和取自约翰的精子一并放入试管培养液。两天后,爱德

  华兹把受精卵植入莱斯莉的子宫。两名科学家仔细观察后发现,受精卵成功着床。

  所有这些努力在1978年7月25日23时47分诞下耀眼的成果:一个体重2700克的健康女婴,世界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她的出生震动了世界,迎接她的有热烈的欢呼,也有巨大的恐惧。人们担心试管婴儿的诞生会破坏现有的伦理关系,甚至担心“试管”里培育出的将是畸形怪物。当时的报纸惊呼:人们“扮演了上帝”、又一次“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违反了伦理道德”。但不管人们怎么想,一个新时代不可阻挡地到来了。在“魔鬼的造物”、“弗兰肯斯坦之子”之类的聒噪中,路易丝健康地长大,成为试管婴儿技术的完美广告。她是个恬静害羞、不爱出风头的温柔姑娘,过着平静而普通的生活,上学、工作、结婚,除了时常受到媒体关注,与一般人没有两样。2004年,路易丝结婚。爱德华兹曾受邀参加了她的婚礼。2006年12月20日,路易丝自然分娩产下男婴卡梅伦。不过路易丝不是第一个生孩子的试管婴儿,她的妹妹纳塔莉才是。

  得知爱德华兹获本年度诺贝尔奖,路易丝和母亲莱斯莉发表声明:“这是美妙的消息。试管受精技术先驱之一获得他应得赞誉,我和妈妈真高兴。”

  据新华社、中国日报

  今年诺奖揭晓时间

  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4日

  17时30分生理学或医学奖

  5日

  17时45分物理学奖

  6日

  17时45分化学奖

  7日

  19时文学奖

  8日

  17时和平奖

  11日

  19时经济学奖

  □诺奖百年

  诺贝尔奖走过109年,多种统计数字组合揭示10月4日以前历届诺奖累计805名获奖个人的状况。

  最年轻获奖者数字

  25岁

  英国人劳伦斯·布拉格191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25岁,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最年长获奖者

  90岁

  俄罗斯裔美国人莱昂尼德·赫维奇2007年、90岁时获经济学奖,是迄今最年长诺奖获得者。诺奖最年长女性获奖者是英国人多丽丝·莱辛,2007年、87岁时获文学奖。

  拒绝领奖者

  2人

  法国人萨特是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拒绝领奖。越南前领导人黎德寿1973年获和平奖,但不屑与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一同领奖。

  1958年文学奖得主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迫于压力未接受奖项。

  父子同获奖

  6对

  英国人亨利·布拉格和劳伦斯·布拉格父子1915年分享物理学奖;丹麦人亨里克·玻尔1922年获物理学奖,53年后小玻尔获得物理学奖;瑞典人汉斯·冯·奥伊勒—切尔平1929年获化学奖,儿子1970年获医学奖;英国人J·J·汤姆森1906年获物理学奖,儿子1937年获同一奖项;瑞典人卡尔·西格巴恩192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儿子1981年获同一奖项;美国人阿瑟·科恩伯格1959年获医学奖,儿子2006年获化学奖。

  夫妻同获奖

  3对

  分别是芬兰裔法国人玛里·居里和丈夫皮埃尔·居里1903年获物理学奖;居里夫妇的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和丈夫弗雷德里奥·约里奥1935年获化学奖;美国人卡尔·科里和格蒂·科里夫妇1947年获医学奖。另外,在瑞典,丈夫贡纳尔·米达尔1974年获经济学奖,妻子阿尔娃·米达尔1982年获和平奖。

  □获奖名单疑似泄密诺奖百年

  花絮

  《瑞典日报》4日凌晨刊登报道,“预告”爱德华兹将获奖,使外界怀疑评审委员会涉嫌泄密。

  这家瑞典严肃类报纸在报道中提及某一消息来源。诺奖发布会进入记者提问阶段,最初两个问题集中在是否泄密以及泄密是否与评审委员会相关。一名评审委员否认泄密一说,称不知道为何媒体“猜对结果”。或许有意“打岔”,这名委员说,去年出现过类似情形。另一名评审委员则以“大吃一惊”描述自己看到报道的感受。这不是诺贝尔奖第一次陷入泄密丑闻。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结果宣布前,挪威电视2台预测奥巴马是最终获奖者,把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推向风口浪尖。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