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經常出現腰背、四肢骨關節等部位疼痛,這在大多數人的眼裏,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小事,甚至看成是“家常便飯”,往往不去醫院檢查,照常工作生活;或自認為是骨質增生、風濕,多就診於醫院的骨科、風濕科或中醫科。有的患者覺得是年紀大了出現骨質疏松,得補鈣。當骨痛持續一段時間不緩解,老年朋友們就該注意了,還有一種容易被人忽視,也常被誤診的導致多部位骨痛的惡性疾病,它就是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英文縮寫MM〕是骨髓異常漿細胞增生的惡性腫瘤。漿細胞是骨髓中一種數量較少的白細胞。它負責生產免疫球蛋白(抗體),幫助殺滅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相當於人體抵抗疾病的兵工廠。正常情況下,漿細胞在骨髓細胞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在發生多發性骨髓瘤時,漿細胞會發生惡性變,開始過度增殖,並產生過量但卻無效的異常免疫球蛋白。這時可出現如下情況:
1、它可抑制骨髓正常造血,從而導致貧血,嚴重時合並血小板、粒細胞減少;
2、過多的漿細胞可造成溶骨損害,導致骨痛甚至病理性骨折;
3、大量異常免疫球蛋白(主要是輕鏈蛋白)從腎髒濾過導致蛋白尿並使腎髒功能受損;
4、正常漿細胞數量減少,能發揮免疫功能的抗體也相應減少,機體對感染的抵抗力降低;
5、血小板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而導致出血傾向;
6、多髒器受累及澱粉樣變性。
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50--60歲以上的老年人,男女比例約為2-3:1。起病隱襲,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主要為骨關節痛、貧血、發熱、感染、出血、腎功能不全、消化道症狀(消化不良,惡心、嘔吐)、神經系統症狀(四肢麻木)以及骨骼變形、病理性骨折等。由於上述症狀並不具有特征性,確診靠骨髓穿刺、活檢,血清蛋白電泳,免疫球蛋白定量及骨骼X攝片等檢查,該病首診誤診率極高。筆者就曾接診過數例從骨科、風濕科及腎內科轉診的患者。由於MM是一種惡性腫瘤,治療主要靠化療,預後不好,患者生存期一般只有3年左右,最後可能死於感染、出血、腎功能衰竭等情況。有些病人就診較晚,可能在就醫時即已經出現了腎功能不全、脊柱骨骨折導致截癱等嚴重情況,這就更加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期。那麼怎樣才能早發現、早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呢?
1、如果您已年過五十,並且發生骨痛現象(特別是腰背部),或有貧血,或有反複的出血傾向,或反複的感染(如肺部)您應該去看醫生。
2、常規的尿液檢查發現尿蛋白,血沉明顯增快,肝功能檢查顯示球蛋白增高,骨骼X檢查有溶骨改變,或病理性骨折,這時您需要看血液專科醫生。
3、在血液科您應配合醫生進行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檢,並完善免疫球蛋白定量、血和尿的輕鏈蛋白定量等檢查。
一般情況下,如果同時存在骨骼受累、骨髓漿細胞異常增高及免疫球蛋白(或其輕鏈)增高,即可診斷多發性骨髓瘤,然後接受治療。值得注意的是,MM病人骨骼常受侵犯,即使沒有強外力作用也可發生骨折(此所謂病理性骨折),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一定要注意外傷,避免大幅度的較激烈的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