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专科导医 >> 肿瘤 >> 热点 >> 正文

患有乳腺癌是怎么回事


日期: 2016 - 02 - 17   作者:   来源:   责编: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乳腺癌相关的疾病和人体的内分泌平衡,在各种内分泌因素,最重要的是雌激素、孕激素。研究结果表明,雌激素刺激乳房腺体上皮细胞过度增生,是造成乳癌的重要原因,常使用激素用品及妇女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可增加乳癌的发病危险。

  众所周知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而且这种病的增长速度在不断的增加,这样告知广大女性朋友们注意预防这种疾病,只要知道发病因就可以更好的预防,那么我们看看乳腺癌发病原因是什么吧。

  1、月经初潮早绝经晚

  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是乳癌最主要的两个危险因素。

  2、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母亲患有绝经前妇女双侧乳腺癌乳腺癌的风险是一般妇女的9倍,而且乳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现乳癌的平均年龄约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姐妹当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险性为常人的3倍。需要强调的是,乳癌并不是直接遗传,而是一种“癌症素质”的遗传,乳腺癌患者的亲属不患乳腺癌乳腺癌的可能性只比一般人。

  3、婚育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在婚姻中,第一胎在30岁以后亦为不利因素,但未婚者发生乳癌的危险为婚者的2倍。专家认为,生育对乳腺有保护作用,但仅指在30岁以前有足月产者。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哺乳对乳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主要是对绝经前的妇女。

  4、电离辐射

  乳腺是电离辐射敏感的组织的致癌活性。年轻时为乳腺有丝分裂活动阶段,对电离辐射致癌效应最敏感,而电离辐射的效应有累加性,多次小剂量暴露与一次大剂量暴露的危险程度相同,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日本长崎原子弹爆炸时的幸存者中,患乳癌的比例明显增加,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接受过胸部放疗的,长大后患乳癌的机会也增加。

  5、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乳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脂肪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人均消化量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公司职员高收入造成高生活水准,饮食上发生了改变,人们的饮食都主要以肉类和海鲜类产品为主,逐渐形成了现在比较“流行”的酸性体质。人们大多都形成不科学的、不健康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习惯,结果导致乳癌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6、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些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白领女性坐多动,缺乏运动,阳光照射少,多做运动,科尔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垃圾。但现在人以车代步现象愈来愈多,运动量个大大减少,长久便会导致酸性代谢物长期滞留在体内,导致体制的酸性化。大多数职业女性由于工作关系,长时间紧箍着乳罩,难得给乳腺“松绑”;还有些职业女性迫于工作的压力或追求事业的成功,过着单身贵族或丁克族生活,不成家,不要孩子。这些因素都与乳腺病有关。

  7、精神抑郁和过度紧张

  据调查,性格内向,长期抑郁症的精神,人们越来越大的压力,而当这种压力得不到释放的时候便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从而导致体质的酸化。早期生活不幸福,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都市年轻女性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精神长期处于应激紧张状态,导致情绪上的不稳定,不平和。这些精神因素与不良生活工作方式加在一起对乳房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8、激素

  乳腺癌相关的疾病和人体的内分泌平衡,在各种内分泌因素,最重要的是雌激素、孕激素。研究结果表明,雌激素刺激乳房腺体上皮细胞过度增生,是造成乳癌的重要原因,常使用激素用品及妇女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可增加乳癌的发病危险。

  9、药物

  有些药物如降压药利血平,噻吩噻唑和类固醇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函数。有些保健品、护肤品、化妆品中含有致癌成分,在使用中也要特别慎重。另外,空气中的有害成分,蔬菜、水果上的残留农药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癌成分。

  乳腺癌的病因还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这样就更应该注意平常的防护了,希望患者早日康复,女性朋友们要注意喽。希望以上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疑问,请您点击在线专家,由专家为您做详细的解答,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复。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