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间歇全程无痛性血尿,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血尿出现时间及出血量与肿瘤恶性程度、分期、大小、数目、形态并不一致。膀胱癌患者亦有以尿频、尿急、尿痛即膀胱刺激征和盆腔疼痛为首发表现,常与弥漫性原位癌或浸润性膀胱癌有关。其他症状还有输尿管梗阻所致腰肋部疼痛、下肢水肿、盆腔包块、尿潴留,多为浸润性肿瘤的表现。有的患者就诊时即表现为体重减轻、肾功能不全、腹痛或骨痛,均为晚期症状,应注意转移性病灶的存在。膀胱癌患者触及盆腔包块多是局部进展性肿瘤的证据。体检还包括经直肠、经阴道指检和麻醉下腹部双合诊等,但体检在Ta、T1期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有限。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通过3种途径(经腹、经直肠、经尿道)进行,可同时检查肾脏、输尿管、前列腺和其他脏器(如肝脏等)。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发现膀胱癌,还有助于膀胱癌分期,了解是否侵及肌层,以及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及周围脏器侵犯,对浸润性膀胱癌和转移性膀胱癌的诊断有重要作用。泌尿系统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检查(KUB+IVU)一直被视为膀胱癌患者的常规检查,以期发现并存的上尿路肿瘤。但近来在初步诊断时的应用必要性受到质疑,理由是其获得的重要信息量较少,但如果对于怀疑有T1G3肿瘤、浸润性膀胱肿瘤或膀胱肿瘤并发肾盂、输尿管肿瘤以及有肾积水征象时仍有其应用价值。CT检查(平扫+增强扫描)对诊断膀胱肿瘤有一定价值,可发现较大肿瘤,还可与血块鉴别。但较小肿瘤(如<5mm)和原位癌仍不易被发现,分期准确性不高。因此,如果膀胱镜发现肿瘤为实质性(无蒂)、有浸润到肌层的可能时,应进行CT检查,以了解肿瘤的浸润深度以及周围淋巴结转移和邻近脏器的侵犯情况。传统MRI对膀胱癌检查并无明显优越之处。MRI检查膀胱,T1加权像尿呈极低信号,膀胱壁为低至中度信号,而膀胱周围脂肪为高信号。T1加权像有助于检查扩散至邻近脂肪的肿瘤、淋巴结转移以及骨转移情况,甚至可评价除前列腺以外的邻近器官受侵犯情况。T2加权像尿液呈高信号,正常逼尿肌呈低信号,而大多数膀胱癌为中等信号。低信号逼尿肌下方的肿瘤出现中断现象提示肌层浸润。应用增强剂行MRI检查进行分期,有助于区分非肌层浸润性肿瘤与肌层浸润性肿瘤以及浸润深度,也可发现正常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征象。对于膀胱癌患者,特别是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应常规拍胸部X线片,了解有无肺部转移,必要时行肺部CT检查。骨扫描一般不做常规使用,但应在浸润性肿瘤患者出现骨痛,怀疑有骨转移时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