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专科导医 >> 肿瘤 >> 热点 >> 正文

正规治疗 过半淋巴瘤可治愈


日期: 2010 - 04 - 21   作者:   来源: 搜狐健康   责编: clj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作为人体循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结及淋巴组织构成,通过淋巴液帮助收集和输送组织液回心脏,是静脉系统的的一个辅助部分,同时还是人体对抗疾病的天然抵御屏障。淋巴瘤是一种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所有的淋巴瘤都是恶性的,不同种类的淋巴瘤之间只存在恶性程度的差别,而不存在良恶性的差别。

  生活方式、病毒感染,淋巴瘤来势汹汹

  作为一种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淋巴瘤分为霍奇金和非霍奇金两大类。在亚洲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率远高于霍奇金氏病,大约为9:1,由于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所以一般谈到淋巴瘤就是指非霍奇金淋巴瘤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被确诊为淋巴瘤呢?支修益教授表示:“一方面是因为疾病的诊断水平提高,另一方面生活环境的改变,上班族常接触各种辐射、工作压力大,同时,现代人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和细菌感染(如幽门螺旋杆菌)增多,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是导致淋巴瘤逐年高发的原因。”

  早期发现、准确分型,淋巴瘤治疗成功的关键

  恶性淋巴瘤的表现比较隐匿,不易被察觉,能够早期发现症状,及时就诊,治愈率会大大提高。一些早期信号特别值得重视:1.无明确原因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在部位、硬度、活动度方面符合恶性淋巴瘤的特点的。2.“淋巴结结核”经正规疗程的抗结核治疗、“慢性淋巴结炎” 经一般抗炎治疗无效。3.淋巴结肿大和发热经治疗有时好转,但经常有反复,并且总的趋势为进展性。4.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或周期性发热,特别是伴有皮痒、多汗,消瘦,以及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如果身体出现这些异常情况,千万不要自作主张,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对于淋巴瘤的确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肿瘤医院化疗科洪小南教授强调,“活检是一种简单易行且痛苦较轻的操作,是淋巴瘤诊断最为可靠的方法,对于高度怀疑的病变部位进行全部或部分切除行病理检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病理分类原则,非霍奇金淋巴瘤细分为约30余种亚型,有的病情进展较慢,有的则来势凶猛,不同亚型治疗方法并不一样,因为不同病理亚型的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预后均不相同。

  “正是由于这些亚型的差异性很大,早期明确病理诊断和细分亚型、准确临床分期、恰当的治疗方案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前提”,洪小南教授表示,“非霍奇金淋巴瘤分为B细胞和T细胞两种类型,其中,弥漫大B型的淋巴瘤可能占到30%- 40%,对于这种发病率很高的亚型,目前采取以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美罗华)为基础的一线免疫化疗,淋巴瘤治疗的整体疗效得到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超过64%,使更多患者获得根治机会 。”

  坚持复诊,才能“步步为‘赢’”

  但现实是,很多患者在得到治愈的“捷报”以后就万事大吉,殊不知癌细胞随时可能“反扑”。据最新的文献报告显示,淋巴瘤的复发率高达约30%。洪小南教授表示:经过正规治疗后,肿瘤得到完全控制、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仍面临肿瘤复发的风险。特别是治疗后的1~2年,故定期随访复查必不可少,其包括常规体检、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其中,在治疗结束半年内应每月返院随访一次,半年后每2个月随访一次,一年后每3~4个月随访,两到三年后每4~6个月随访复查,直至5年后无复发症状和任何不适为止。洪小南教授指出:坚持科学复诊,是巩固抗癌成果的不二法门。在抗癌战线上,“步步为营” 才能“步步为‘赢’”。

  此外,患者在复诊期间还要注意消除对淋巴癌的心理障碍和保持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既不能放松警惕,忽视身体的变化,错过治疗期;也不能“杯弓蛇影”,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更不能因为害怕复发而讳疾忌医。

  自检小贴士:医生建议大家可以通过摸颈部、腋窝、腹股沟,看有没有肿大的淋巴结。如果有超过1厘米的肿大淋巴结,或者淋巴结迅速变大,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如果有持续半个月以上原因不明的高烧,特别是伴有消瘦时,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尽快去医院就诊。

 


 ·  肺炎病发时该怎样进行治疗?
 ·  孩子患有风心病该如何治疗?
 ·  治疗干燥综合症的措施是什么?
 ·  骨囊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到底该如何治疗女性外痔疮呢?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