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专科导医 >> 男科 >> 热点 >> 正文

男人自我判断阳痿有哪些误区


日期: 2014 - 01 - 13   作者:   来源: 中国导医网   责编: gj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只要男方阴颈能勃起与置人,只要男方能顺利通过性交动作完成射精及达到情欲高潮,便不是阳痿,即使与性快感出现。男女性功能特点之一即是“男快女慢”,所以男方如已射精,女方尚未进人性高潮,这是一种生理现象,至多是性生活不够和谐问题,绝不应认为是阳痿。

  提起阳痿,男性朋友一定不陌生,因为它是男性朋友常见的性功能障碍疾病之一,对于男性朋友的影响很大,由于我国普及疾病常识较晚,很多男性朋友对于疾病常识知道的也不是很多,因此在认识疾病上难免会存在一定的误区,那么自我判断阳痿存在哪些误区?下面针对性的具体介绍一下。

  一.把不能引起女方情欲高潮及快感视为阳痿

  这是更大的错误,只要男方阴颈能勃起与置人,只要男方能顺利通过性交动作完成射精及达到情欲高潮,便不是阳痿,即使与性快感出现。男女性功能特点之一即是“男快女慢”,所以男方如已射精,女方尚未进人性高潮,这是一种生理现象,至多是性生活不够和谐问题,绝不应认为是阳痿

  二.认为自慰必然会引起阳痿

  较常见于未婚青年中,属常见性认识错误。毋庸讳言,自慰是青少年常有的行为,的确有一些人担忧自慰会诱发阳痿,事后也真的有人发生了阳痿。但现代医学已经阐明,此类阳痿的发生,从本质上讲并非是由于自慰损害了性器官,而恰恰是长期自慰招致精神与心理因素作怪。事实上,自慰者心理活动十分复杂,往往处于焦虑、内疚、抑郁、不安之中,这种不健康的思维活动会妨碍性功能正常发挥。然而,即使是一个长期自慰者,只要能解除上述种种精神“疙瘩”,就未必会发生阳痿

  三.以平时阴颈勃起反应不明显为阳痿

  有不少青少年这样陈诉:以前在看了某些带有色情内容的影视书刊图片;想入非非于某个喜爱的女孩;或者纵情于某种性幻想时,阴茎会自然地勃起,但是现在这种反应不明显,是不是得了阳痿?错了!答案很简单,由于没有来自于配偶完整的性刺激,包括视、听、触、嗅等各方面性刺激,也由于没有真正的性交实践,单凭阴颈勃起与否,是不能作阳痿诊断的。事实上,男子的阴颈勃起从生理上讲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反应性勃起,不需要任何性刺激,通过神经反射自发地勃起,例如夜间睡觉后的勃起即是如此;另一种是精神性勃起,需要某种性刺激诱发,包括不露声色的来自脑海里有关的性幻想。所以,一切色情刺激都可诱发精神性勃起。这种发生于平时的精神性勃起规律很杂,会随一个人的体质、思想、情绪等有所变化,有时好些,有时差些,这压根儿不是判断阳痿的指标。

  四.把婚后初期几次性交失败当作阳痿

  这种情况颇为多见,其实是违背了配偶之间开始性生活后必须有2、3个月磨合期的原则。新婚伊始,尤其新婚之夜,过于兴奋、劳累,甚至酒醉;或因新婚阶段夫妇之间配合欠缺,引起一时勃起功能不佳。本来,这是不足为奇之事。也有个别新婚夫妇房事不佳,是由于婚前偷尝过禁果,当时在摸索、尝试、紧张、害怕等复杂心情下行事,失败率高,于是在脑海中留下自己性能力不济的阴影。这种情况更应在婚后房事中有一个调适的阶段。

  五.性交对象改变后发生勃起不济即是阳痿

  严格讲,这种观点也不正确。有的人与自己妻子性生活一切正常,勃起功能良好;但在婚外恋中性交却一蹶不振。相反,有的人与自己妻子房事,也许出于没有新鲜感,发生勃起不佳,但在外遇房事却十分出色。这些都是性交对象改变后出现的情况,乍一看,在与某个对象房事发生勃起不好,的确是一种阳痿,医学上也有所谓“外遇性阳痿”、“婚内性阳痿”的讲法。但从真正意义上讲,有这种“选择性”阳痿的人就不是一个真正的阳痿患者。从一个侧面看,他发生了阳痿,从另一个侧面看,他的性功能不错。由此可见,不能随便给这类人扣上阳痿的帽子。当然,端正作风,调整心态,确保婚内房事的正常是至关重要。


 ·  阳痿患者平时的日常护理
 ·  阳痿的治疗措施具体有哪些?
 ·  如何正确诊断阳痿疾病?
 ·  阳痿具体有哪些典型症状?
 ·  阳痿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