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专科导医 >> 男科 >> 热点 >> 正文

男性不育症注意事项有哪些


日期: 2013 - 06 - 19   作者:   来源: 导医网   责编: hwl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男性不育症注意事项有哪些?不育是一直困扰男性问题,目前不育症困扰着众多的育龄夫妇,造成夫妻的感情危机,严重影响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人类对于自身生殖生理和病理认识的局限性更加重了人们对不育症的困惑,加之社会上众多对不育症虚假不实的宣传和肆意夸大的疗效,一些江湖游医对患者的坑害,更让广大的患者雪上加霜。所以,进一步加强对不育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因不育症就诊的患者做出正确的指导,成为当前急需加强的任务。

  男性不育症注意事项有哪些?不育是一直困扰男性问题,目前不育症困扰着众多的育龄夫妇,造成夫妻的感情危机,严重影响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人类对于自身生殖生理和病理认识的局限性更加重了人们对不育症的困惑,加之社会上众多对不育症虚假不实的宣传和肆意夸大的疗效,一些江湖游医对患者的坑害,更让广大的患者雪上加霜。所以,进一步加强对不育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因不育症就诊的患者做出正确的指导,成为当前急需加强的任务。

  男性不育症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 美满和谐的性生活是不育患者获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不育有众多的病因,其中,性生活不和谐是不育症的重要病因。据统计,不育症患者中性生活不和谐的比例远远高于一般人群,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射精障碍、性欲低下对正常的受孕造成严重的影响。积极纠正各种性功能障碍,提倡夫妇拥有一个和谐美满的性生活,对提高不育症治疗的疗效特别是提高自然受孕的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 尽管通过详细的检查不育症患者能够发现导致不育的相关病因,但仍然有将近三分之二的患者找不出明确的病因,临床上称之为特发性不育。虽然无病因可循,但对于特发性不育可以采用经验性药物治疗。经验性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大约70%-80%患者的精液质量乃至受孕,但疗效不可能达到100%。

  三. 尽管药物治疗获得了一些较好的疗效,但通常不可能使患者获得治愈。药物治疗的目标是使患者的精液质量获得暂时性的改善,使妻子能够受孕。停药以后,多数患者精液的质量还会回复到治疗前的状态。所以,服药期间,夫妇双方应该坚持正常的性生活。 许多病人常常不能坚持服药,或药物治疗时断时续,这将影响到药物的疗效。

  四. 一般不育症治疗中所给予的药物类型都是对生育有益的,不会对生育造成显著不良的影响。所以,服药期间,是可以正常受孕的。日常诊疗中经常有许多患者服药期间不敢同房,甚至有些夫妇服药期间受孕后担心因药物对胎儿造成不良的影响而采用终止妊娠,这些都是对不育症的治疗缺乏了解所导致的。

  五. 一般精子生成一代是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所以,药物治疗的时间通常是2-3个月一个疗程。许多患者治疗一个月甚至一、二周的时间即要求复查治疗的疗效,而此时治疗的疗效还没有充分体现,不但增加了患者的诊疗时间和检查的费用,而且更重要的是会对患者的信心造成打击,对治疗的疗效产生怀疑。

  六. 由于现代医学对不育症认识的局限性,缺乏特异性有效的治疗,所以,任何治疗的疗效都不可能达到100%。经过正规治疗部分患者仍然不能达到精液质量的改善,实现自然受孕,此时,不能一味坚持药物治疗,可采用人工辅助生育的方法实现妊娠。但由于人工辅助生育费用相对较高,存在着一定的成功率(例如:试管婴儿的成功率通常仅仅为30%-40%),任何未经正规的治疗即采用人工辅助生育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七. 最后要强调的是,不育症的药物治疗仅仅是整个治疗的一部分,患者自身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期间,应该戒烟、戒酒,少食各种辛辣刺激性食物,均衡饮食,按时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锻炼(特别是对一些过度肥胖的病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  睾丸炎是男性不育症常见病因
 ·  男性不育症该如何预防?
 ·  男性不育症的预防要点
 ·  男性不育症的原因有哪些?
 ·  男性不育症的五大原因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