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专科导医 >> 男科 >> 热点 >> 正文

滑精知识及预防滑精的方法


日期: 2009 - 09 - 09   作者:   来源: 网络   责编: 中国导医网 薇薇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滑精又称"滑泄 ",滑精是遗精的一种,是遗精发展到了较重的阶段。是指夜间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液自动滑出的病证。滑精则多是肾阴肾阳俱虚之遗精。这是由于长期纵欲或长期手淫,初则肾阴亏虚,续则肾阴损伤过甚而损及肾阳,以致肾阴阳俱虚,从而出现无梦而遗的滑精现象。滑精患者除了精无故自行滑出之症状外,多兼有面青唇白,四肢不温,精神不振,怕冷,胺酸膝软,或兼有脱发,舌质淡而舌苔白,脉沉细等症状。
  不同原因之遗精,治疗方法也不同。肾阴虚为主之梦遗,须要使用补肾阴之药为主,兼使以固精收敛的药物。若是湿热内蕴之梦遗,就要使用清理湿热之药。至于肾阴阳俱虚之滑精,就用要补肾和补肾阳之药物为主,兼佐以固精收摄药。

  有的人见到遗精滑精,就以为是肾虚,而不理会是肾阴虚或阳虚,随便买些壮阳药来吃,有时吃到流鼻血。

  在隋唐以前医家认为遗精是虚劳所致。有"梦失精"、"梦泄精","精漏失"等不同病名。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失精候》指出:"肾气虚损,不能藏精,故精漏失"。认为精液滑泄是由肾虚精关不固所致。至元代朱丹溪,除继承前人主虚之说外,认为滑精与湿热下注,扰动精室有关。在《丹溪心法·遗精》篇中说:"精滑专主湿热,黄柏、知母降火,牡蛎粉、蛤粉燥湿"。指出了滑精又有实证的一面。证之临床滑精以肾虚不能摄精为多见。治疗滑精以温阳补肾、固精止遗为正治。 

  滑精 与"溢精"的不同

  遗精与溢精均是在失去自控状态下精液排泄的现象。我们先对什么是"溢精"进行阐述。顾名思义,溢者"溢"也,盈满而溢出,当属生理性现象。正如《景岳全书·遗精》篇说:"有壮年气盛,久节房欲而遗者,此满而溢者也";又说:"若满而溢者,则去者自去,生者自生,势出自然,无足为意也。"可见溢精指的是生理性,大可不足为虑。遗精一般指病理性遗精,与肾虚精关不固或湿热、痰火等因素而致精室受扰有关。一为生理现象,一为病理表现。对待与处理的方法也不同。

  生理性遗精与病理性遗精

  生理性遗精是指未婚青年或婚后分居,无性交的射精。一般2周或更长时间遗精1次,不引起身体任何不适。阴茎勃起功能正常,可以无梦而遗,也可有梦而遗。

  病理性遗精比较复杂,诸多病因均可引起。常见病机有肾气不固、肾精不足而致肾虚不藏。病因可由劳心过度、妄想不遂造成相火偏亢。饮食不节、醇酒厚味,积湿生热,湿热下注也是重要成因。

  生理性遗精与病理性遗精之不同在于①年龄不同:生理性遗精多见于青壮年,未婚或婚后分居;病理性遗精多见于中老年或身体先天不足者;②身体状况:生理性遗精者,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或遇事易激动,或劳累紧张的健康人;病理性遗精者。

  有些男性在大白天莫名其妙地“遗精”,这准确地讲叫“滑精”,它发生在清醒时;而在睡眠时做梦中发生的遗精,则称做梦遗。长时间的滑精对身体有害,常可导致头晕脑胀、腰酸腿软、心慌气短、精神萎靡、体倦乏力等症状。

  虽然遗精也有精子溢出,但只要次数在正常范围以内(平均每月2---3次)就不算病;滑精则不然,不论次数多少都应视为异常。体质虚弱,长期患有慢性病或腰脊髓刺激性损害、严重的神经衰弱、过度疲劳或精神紧张、精阜发炎等,都可能引起滑精。

  滑精的防治措施:

  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原来的疾患治好了,滑精自然会销声匿迹。

  其次是调整生活方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放松身心,滑精也会相应减轻或消失。

  再次,可进行冷水浴的治疗,即每天用冷水冲洗阴囊1---2次,每次2---3分钟。

  此外,还可以到医院开些中成药服用。平时多锻炼。按质按量吃好三餐,调整好作息,减轻心理压力,滑精现象就会慢

 ·  男性要如何预防滑精的发生?
 ·  滑精会有哪些危害?
 ·  男性如何预防滑精的出现?
 ·  引起男人滑精的四大原因
 ·  经常滑精的人需要注意些什么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