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20-668765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13501313493 支付中心 医搜 医院
导医网首页 | 预约挂号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专科导医 >> 妇科 >> 乳腺专题 >> 预防保健 >> 正文

健康生活方式预防乳腺癌


日期: 2010 - 09 - 03   作者:   来源:   责编: jm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每年的10月都是“世界关注乳癌月”。专家认为,中国女性的优良生活习惯可以减少患乳腺癌的机会。

  每年的10月都是“世界关注乳癌月”。医生认为,中国女性的优良生活习惯可以减少患乳腺癌的机会。

  10月10日,科学家们为乳腺癌患者带来了好消息———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加拿大、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中期结果显示,罹患乳癌的绝经后妇女在完成了传统的为期5年的三苯氧胺药物治疗后,如果能再服用一种芳香化酶抑制剂作延续辅助疗法,对整体治疗效果有显著的影响。这对于乳癌患者无疑是个好消息。不过,医生认为预防比治疗更有效果,中国女性最好不要丢掉自己优良的生活习惯,以减少罹患乳癌的机会。

  ■我国女性乳腺癌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

  据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307医院宋三泰教授介绍,乳腺癌是很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有120万妇女患上乳腺癌,有50万名妇女死于这种癌症。北美、西欧是乳腺癌的高发区,美国的发病率大约在每10万人中有110.6个患者。

  我国的患病率不如西方高,大约为每10万人中有20到30个患者。虽然患病率低,但我国乳腺癌患者的特点是发病年龄较轻,从30岁开始出现,到40至49岁时出现高峰,比西方女性一般要早10到15年,所以对社会、家庭来说损失更大。另外我国女性患者由于不重视日常的检查,所以就诊时病期已经很晚了,手术前达到三或四期的占35%,而这一情况在西方只有15%,所以预后效果不好,死亡率也较高。

  更危险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女性乳腺癌的患病率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天津和北京乳腺癌患者数目前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而且是上升最快的癌症。而在上海乳腺癌已经位列女性癌症中第一位。

  ■传统东方女性的生活方式应该保持

  任何疾病的出现都和遗传背景及环境因素有关,乳腺癌也不例外。它的高危因素主要是乳腺暴露在雌激素环境中的时间过长,月经开始年龄小于13岁、绝经年龄大于50岁、初产年龄大于35岁、有家族史的女性都容易患乳腺癌。尤其是滥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性更加危险。

  而在现代社会出现的一些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大量食用油炸食品、吸烟、喝咖啡等都会增加患病的概率。城市妇女的西方化问题也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女性仍然应该保持传统东方女性的生活方式,顺应自然规律,不要为了追时髦,该结婚的时候独身,该要宝宝的时候不要,这样身体中的激素水平很难正常。

  治疗乳腺癌的方法随着医学的前进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过去医生用过的切除卵巢、放疗去势、加雄激素、垂体放疗、肾上腺或垂体切除等方法由于副作用较大、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在应用的已经不多了。目前最新的研究发现,如果雌激素受体检查为阴性的女性,可以用内分泌治疗配合手术,效果较好。而为阳性的绝经后患者则可以在手术后选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因为绝经后体内的雌激素将来源于肾上腺中产生的雄激素,芳香化酶的作用是使雄激素变成雌激素,如果用抑制剂,体内就不会长期处于雌激素环境中,从而减少癌变的发生。

  ■X线检查不能滥用

  军事医学科学院肿瘤中心乳癌科江泽飞副主任医师介绍,发现异常后及时处理对于任何一种疾病包括乳腺癌来说都有好处,所以乳腺自检是非常重要的,女性应该月经过完后的第一周找个时间平躺下来,用四根手指平着摸自己的乳房,如果发现有异常包块,最好马上找医生诊断。但是注意不要用捏着摸的方法,免得把正常组织当成异物。

  如果到医院检查,最应该进行的是针对乳腺的X线照相。根据临床经验,通过X线拍下来的乳房软组织结构癌变有90%的诊断符合率。对于乳腺癌中早期的检查是非常准确的,不容易漏掉隐性癌。另外,彩色B超对于囊性的病变诊断很准确,尤其适用于乳腺组织比较密致的年轻女性患者。但是医生提醒,病人或怀疑自己有这类疾病的人最好到有经验的或专科门诊进行诊断,诊断后配合医生治疗,而不要换很多家医院一次一次地检查。因为X线检查使用过多,反而会使年轻但是有遗传倾向的女性患上癌症的概率增加。如果要多次检查或是不太放心,最好采用核磁共振检查,这种方法的致癌率较低。在体检中对乳腺的X线检查一年接受一次比较合适,否则会相当危险。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